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未成年打赏主播超百万元,整治打赏乱象要多管齐下

2023-03-15 23:14:15    红网

一名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主播,金额超过百万元,浙江省消保委接到其母亲的投诉后介入,发现主播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打赏行为,经多次协调,平台最终将百万余元打赏款退回——这是3月15日发布的“浙江2022年度全省消费维权十大案例”之一。据介绍,去年三月,该未成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父母的手机号码和账户被诱导向主播打赏百万余元,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些年,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乱象频发。2021年,四川达州一位未成年因短短3天为主播打赏170多次,打赏金额近一万元,被爷爷带进派出所。据澎湃新闻报道,未成年人在直播打赏的用户中占据重要比例,每10个直播用户中,就有一个是未成年人。热衷于直播打赏未成年人绝非个例,这不断刷新着大家的认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所谓直播打赏,就是网民通过直播平台购买虚拟货币,再用虚拟货币兑换虚拟礼物,并在观看直播时,将其打赏给主播,最后平台与主播分成。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直播平台和主播都是最后的赢家。因为直播打赏所赚的钱远比直播带货来得快,所以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其中分一杯羹,直播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一些主播不惜通过言语刺激、暗示等诱导观众刷礼物,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不放过。

直播打赏本来是观众支持心仪主播的一种表达,但在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猛趋势下,直播打赏存在着网民打赏低龄化、打赏金额大额化以及主播诱导打赏等诸多问题。尤其对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力较弱的未成年来说,由巨额打赏所引发的盲目跟风、一夜暴富等观念会极大地引导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世界,扰乱未成年人的心智,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消费观产生偏差,滋生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

针对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乱象,我国出台了诸多的法律规范,诸如,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网站平台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不得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法律规范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想要“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肮脏之手,仅靠法律规范是不行的,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线,必须各方协同发力。

从直播平台角度而言,直播平台必须加强平台管理,积极采取设置未成年人模式、设定面容解锁付费、诱导打赏语言监测、大额打赏触发提示等措施,尽量减少未成年人打赏的可操作性,并对他们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及时提示制止。从家庭角度而言,家长必须履行监护责任,在直播软件上设置青少年模式并且关闭免密支付,杜绝未成年子女独自观看直播,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动态,多陪伴孩子,注重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价值观、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可开设未成年人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未成年人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增强网络素养。

(赵夏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扩大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下一篇:连续三年督导“双减”所折射出的信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