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测评行业乱象多,不“保真”何谈客观公正

2023-03-23 14:03:18    光明网

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指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都养成了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的习惯。测评博主对商品的亲测讲解,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外观、功能、性价比等,避免“踩坑”。但正如中消协调查所显示的,测评行业在发展,问题也在与日俱增,其独立性、公正性仍然存疑。

比如,有的测评缺乏标准,对商品的点评完全没有任何科学的依据,过于主观化;更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有些测评方为了帮商家带货,故意夸大宣传,这种不客观的“以商养测”行为,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测评方可不可以牟利?当然可以。做测评内容需要投入,有商业获利的动机无可厚非。但既然号称是独立的第三方,号称公平公正客观,就应该将商业宣传内容和日常的测评内容区分开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知道,哪些是带货宣传,哪些是纯粹的亲测体验,而不是被蒙在鼓里。

那些“以商养测”的内容,本质上还是一种广告。而且,第三方测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的呈现,难免会受到测评者个人经验、喜好的影响。所以对消费者而言,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它更加具有迷惑性了——消费者很难弄清楚,关于商品优缺点的讲述,到底是独立的观点,还是收了钱的捧或者黑。

事实上,2021年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竞价排名、新闻报道、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的其他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既然消费测评作为广告形式的一种,那就应当遵守《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信息,测评方不得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测评行业出现的种种乱象,说到底还是行业发展太快,而规则不健全的结果。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测评行业几乎没有门槛可言,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从业;另一方面,规则和标准的缺失,导致一些测评方为了利益最大化,信口开河,或虚假宣传,或者恶意贬低。

因此,对日益发展壮大的测评行业,理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比如,对帮商家宣传带货的商业推广内容,在显著地方标注“广告”的要求,能否尽快落实?再比如,对于一些夸大其词、缺少科学依据的测评账号,电商、短视频等平台是否可以加强账号的审核?

测评行业面向广大消费者,测评内容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那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商品的使用体验,对商业营销推广内容做好标注,才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刻意混淆广告内容和非广告内容,测评体验无法做到“保真”,无法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还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熊志)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学历贬值”问题还能被忽视吗?
下一篇:超市用人脸识别防小偷:莫以维权之名行侵权之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