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特色”为突破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3-05-29 12:03:16    中国甘肃网

今年以来,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培育发展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关键要在“土特产”上下功夫。要善于找准“土特产”,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上着力,让“土特产”不仅能在特色产业本身实现蓬勃发展,也能为其它产业进行引流,在跨界融合、抱团发展中,增强地方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做实调查研究,挖掘乡村振兴“特色富矿”。立足乡土资源着力打造地域特色产业,要做好调查研究,既挖掘看得到的特色资源,也挖掘看不到的特色资源,善于在人民群众的口述中去记录那些“沉睡”的历史,在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过程中,让更多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特色资源”“活”起来。调查研究是一门细致活,既要全面深入,也要不弃微末,在每一个环节上做实,在与其它乡村对比中,挖掘“特色富矿”,着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拔得头筹,增强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士气。

坚持引育并重,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人才”。特色产业往往需要一些“能工巧匠”,尤其是一些非遗文化,要让这些“特色资源”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成为产业振兴中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做好人才工作。要坚持引育并重,把乡村的“特色人才”挖掘出来,让他们受到尊重、得到重用,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也要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到特色产业发展中去,让他们当好非遗传人,着力为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新的光彩。

运用链条思维,壮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让特色产业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就要用产业经济思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下功夫,以“特色链”推动更多的“产业链”“物流链”“创新链”发展起来。壮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既要注入更多的新动能,让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增强,也要拓宽覆盖面、受益面,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产业,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发展特色产业,需从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四方面下功夫,既确保乡村特色产业的资源充足,又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刘佳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干部有“ 能 ”更要有“ 德 ”
下一篇:以清朗网络环境打造更好营商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