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强基提质增效,让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

2023-06-08 16:09:07    人民网

为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五部门联合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逐渐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2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7.0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相比2021年,上述三项数据均有明显增加。然而,“健身去哪儿”依旧是一些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休闲时,会面临的一个问号。这背后,凸显出全民健身场地总量依旧不足、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群众健身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

此次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工作方案》,就聚焦于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这为各地推进健身场地的科学建设与高效使用,提供了清晰方向。事实上,这也是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接续和落实。去年“两办”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让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使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首先需要继续以“健身去哪儿”为突破口,扩大健身设施增量,提升健身设施质量。过去十年,我国体育健身场地的总量和人均拥有面积,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走出了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的困境。未来,各地要严格执行和落实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从多到好、从有到“优”的转变。这要求各地要准确理解政策文件,继续科学谋划,合理选址,善用城乡“金角银边”和闲置空间等资源,加大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的空间。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除了扩大增量,更要盘活存量、用好存量,提升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和综合使用效益。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情和多元化健身需求的演变,充分、准确对接人民群众的健身休闲方式,除了有针对性建设场地和设施的同时,也不妨大力盘活现有资源,实现优质社会资源共享和基层赛事活动普及。比如,统筹利用各类资金渠道,继续建设便民的公共体育场馆,又比如推动学校运动场、公共足球场对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再比如,鼓励推动更多诸如“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提升全民健身的开放水平和社会效益。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按照计划,到2025年,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继续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强基提质增效,打通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就一定能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对接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健康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

 林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一篇:“分红”不是受贿的“遮羞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