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把社会救助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岚山    2023-09-15 10:18:51    人民网

社会救助工作是托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近日,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底,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8.5%。今年1至6月份全国累计支出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1265亿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救助保障标准不断刷新,比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社会救助事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能不能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范围,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从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到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再到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加快形成。

今天,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方面,我们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社会救助重点从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扩展,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另一方面,我国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直接、更迫切,更加需要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就要做好“精准”这篇文章,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认定救助对象,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员,以及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就能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实现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

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就要抓住“落实”这个重点,着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必须确保可及性、时效性,把支持和温暖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针对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政策,在服务类社会救助、居住地申办低保、统筹救助资源、提高经办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试点试验、总结经验办法,必将有助于让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把社会救助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我们就一定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以实际工作成效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下一篇:填补法律空白,让校外培训治理有法可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