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上海4岁女童海滩走失,莫让谣言造成二次伤害

2023-10-09 09:21:02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10月4日,一名4岁半的女童在上海市南汇新城海滩失联,其父发布的寻人信息在网络引发了大量关注。7日上午,搜救仍在进行中。有网络传言称,女童父亲为继父,此前女童曾被丢过一次。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获悉,走失女童一家系原生家庭,不存在曾丢过该女童的情况。

网络谣言像一把锋利的刀,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能伤人于无形。走失女童尚未找到,各种谣言又迎面袭来,不可避免地会对这个家庭特别是女孩父亲造成二次伤害。网友的痛惜之情可以理解,有关“监护人失职”的话题也值得探讨,但造谣传谣令人不齿,亦涉嫌违法。

从此前警方的通报看,女童走失,其父犯了常识性、致命性错误,着实令人痛心甚至费解。女童父亲称,他返回岸上取手机,将孩子独自留在距离海水约20米的沙滩上,十余分钟后孩子走失。经全方位搜索,警方发现了疑似女童的身影,其在原地等候约十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这位父亲把4岁的孩子留在危机四伏的“野海滩”,的确是不该有的行为,不怪有网友斥其“心大”。

但是,指出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与无中生有造谣传谣,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表达痛惜、悲伤之情,意在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演;后者则是蹭热度、带节奏,把他人巨大悲痛、焦虑当成引流、泄愤的工具。女童父亲的确存在明显的过失,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但这绝不是编造或传播“女童父亲为继父”“女童曾被丢过”“孩子不如手机重要”等流言蜚语的理由。这种“脑补”,是向女童家人伤口上撒盐,还了污染网络空间。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脑补式谣言”往往披着“心疼孩子”等伪善的面纱,很容易引发部分网友的共鸣。再没有比孩子人身安全事故更能刺痛公众内心、更易制造代入感的事情了,而网友对事故的这种关切情绪很容易被“带歪”,进而出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乱象。本次事件中,尽管警方通过媒体进行了辟谣,但有少数网友仍企图从蛛丝马迹里寻找所谓的“线索”,更多网友则是宣泄对这位不靠谱父亲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从现有信息看,上海4岁女童海滩走失更像是一起因监护人疏忽导致的意外事件。事实上,类似意外事故并不少见,是否应修改法律、追究监护人的责任也曾引发业内探讨。是否追责、如何追责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在人伦领域也存在不小争议,但这同样不是炮制各种阴谋论的挡箭牌。

总之,我们祈祷搜救能出现奇迹,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尽到监护职责,类似意外事故不再上演。(陈广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
下一篇: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邮政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