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

史雅乔    2023-10-13 10:28:36    人民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推动我国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尽管目前未来产业尚在孵化阶段,但其自身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能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别是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发展未来产业,成为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稳步提升。2012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未来产业的创新技术驱动下,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的增长动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赋能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还是为我国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机遇,未来产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拉动作用。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强、绿色发展足、市场空间大的多领域融合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未来产业一方面通过新技术扩散、渗透和融合对既有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巩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产生新质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未来产业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的重要领域。前瞻谋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加快从基础研究到技术体系,再到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进而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新兴未来产业集群,才能凭借未来产业领域塑造的新优势,在高技术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中占得先机。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一篇:古为今用,儒风有新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