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采砂场毁坏千亩耕地,保护耕地不是一句空话

2023-11-01 11:40:41    光明网

据中国三农报道,近日,山西省芮城县有10个砂场流转农民耕地,然后在耕地里大肆挖砂,对耕地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据记者调查,这10个砂场占用了近千亩的耕地。

此事一经披露,芮城县迅速作出回应,称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目前正在对平台反映的问题调查核实,一经查实,将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以土地流转的名义,从农民手中拿来土地,却大肆采挖,把好端端的山河沟谷弄得满目疮痍,芮城县土地开发秩序竟然如此混乱!尤其让人咋舌的是,这10个砂场都有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发放的许可证。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当地官方认知中,10个砂场都是有证的正规砂场。砂场采砂,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背书”。

那么问题来了,其一,土地流转以后作什么用途,当地农业部门有没有监管?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8条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等。

芮城县这些砂场从农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并没有告知农民将来要干什么,而当地农业部门、乡镇等等也一路绿灯,并无任何疑问,这不免让人怀疑,在当地开砂场已是公开的生意。

其二,砂场大肆采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当地环境部门有无监管?

从记者拍摄的视频看,采砂基本上没啥科技含量,就是破开土地,直接开挖,这样的简单粗暴,往往对土地、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按理说,这样的事情环保部门应该很敏感,然而,自始至终却未见任何环保的努力。

其三,国土部门发放采砂许可证,有没有实地调查过开采区的土地来源?

当地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口口声声说采砂占地都是未利用土地,不是耕地,又说用于采砂的地量很小。这也让人不解,如果国土部门没有实地调查就发证,那是失职;明知毁坏耕地而发证,则是违纪违法行为。

由此可知,至少在芮城,并没有把国家耕地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当回事,其所遵循的,还是野蛮的破坏性开发思路。类似的情形,在芮城并非孤例。2022年,芮城就被曝中条山脉非法矿山长期盗采无人监管,多家采石场非法采石,山脉被挖得支离破碎,河道上面一刮风就飞沙走石。当时地方政府表态启动调查、严肃整改。如今,又曝出采砂问题。

山西芮城地处晋陕豫三省黄河流域金三角区域,早在2018年就入选全国第二批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做细做实每一个环节。如果总是无视法律和国家政策,弃守监管责任,甚至为非法开采背书,确实该查查了。(龙之朱)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下一篇:做会“沉潜”的年轻干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