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动辄收费千元万元,刷课速成的咨询师怎能治“心病”?

黄帅    2023-11-23 11:48:0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日前,据《法治日报》报道,一些心理咨询平台、机构收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咨询师的水平却参差不齐。在一些机构的包装下,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被说成是“从业资格证”。还有机构声称,只要刷满课时,拿证上岗当心理咨询师只需几个月。在这样的平台上,毫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完全可以速成为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并利用这一身份上岗赚钱。

如今,心理咨询的价值日益受到社会认可,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一些商家意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盈利空间很大的领域,便想尽办法降低心理咨询师的准入门槛。这些商家或许能赚取“快钱”,但其收益是建立在“忽悠”之上的。如此行为抹黑了心理咨询行业,也令消费者难以接受。

早在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不少咨询师自称的“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看似名头响亮,其实报名培训就能考,没有多强的权威性。参加某些心理咨询的基础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仅仅能证明执业者有相关培训经历,不等于他们就有能力独立执业,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个咨询师要想证明自己的专业性,需要通过大量的团体和个体督导经历,积累足够的时长,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现实中,咨询者很难判断咨询师的专业水准,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下,有些人会将希望寄托在某些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上。这些平台吸引客户,依靠的往往不是咨询师的专业水平,而是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经过一番包装,缺乏资质和经验的人,也能在这些平台上冒充专业咨询师,并对咨询者收取不菲的咨询费。

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有咨询者在花了数千元后才意识到上当受骗,“每次上来就给我推销课程,让我升级套餐,结果一番折腾后反而越来越颓废”。还有咨询者本来就处于十分负面的情绪里,咨询之后不仅没有变好,反而状态更糟了。一些所谓的“咨询师”甚至会对咨询者进行言语打压与精神伤害,指责咨询者“情商低”“不会做人”“沟通能力差”,等等。这类做法很可能会对咨询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与其说这些平台是在做心理专业咨询与援助工作,不如说它们是打着心理学的幌子,搞着虚假宣传的“套路”。

对于心理咨询领域的乱象,该行业需要有一个令消费者能有清晰认知的标准。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限制,但不等于这个领域没有专业门槛。心理咨询领域的权威学会与研究机构,不妨探索建立清晰、合理、公开的行业标准,避免心术不正的人“挂羊头卖狗肉”,在市场里“野蛮生长”。与此同时,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也应负起责任,严格审核咨询师的个人资料,保证其信息真实性与从业经验的可靠性,防止一些滥竽充数的人混入咨询师队伍。当整个行业的专业共识形成了,平台与咨询者的互信建立了,才能真正形成心理咨询行业的良性发展趋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