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布局和系统推进

2023-03-27 17:32:46    科技日报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

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强化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更好结合起来,并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布局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催生颠覆性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深刻改变人类经济社会面貌。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拓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的科学前沿不断产生。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范畴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基础研究活动呈现出数据驱动、愈加依赖巨大投入和大型科学装置平台的趋势,科研组织模式多元化、开放性、体系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伴随着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基础研究的需求导向日益凸显,对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更加深远,战略意义更加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形势下,需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整体布局,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研究体系与能力,部署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发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入落实党中央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遵循科学规律,突出人才为本,加强基础研究的体系设计,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部署和推动基础研究,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基础性问题。

系统推进基础研究能力水平提升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同,不断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知识与应用融通,开展引领性独创性基础研究,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更加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勇于探索“无人区”,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推进对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的探索。鼓励开展非共识研究,强化源头创新能力。

二是发挥战略科技力量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布局与战略协同,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融通发展的新体系。构建国家目标牵引的跨学科、大协同创新攻关组织模式,形成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对接,形成跨学科、跨单位的协同攻关机制。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优势,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共性需求的基础研究,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发挥其在基础研究中“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前瞻布局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三是加强科技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把握时代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科学中心,汇聚世界一流基础学科人才,打造开放创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学科高地。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标准化和数字化。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方向,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等各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前沿科学问题突破的支撑。完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安全可靠的国家科技文献开源社区。

四是强化国家战略对科研体系的引导作用。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的基础研究布局,整合基础研究重要领域方向,不断探索数据密集型科研方式、灵活敏捷的网络分布式科研组织方式,建立多部门共同凝练需求、共同设计任务、共同实施项目的机制,不断深化和加强从应用实践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加强战略性“新赛道”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的学科门类、项目设定和空间配置,加快形成“顶层设计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体系化能力。

五是提高基础研究的协同攻关能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资源配置与开放合作,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使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贯通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产业化示范中发挥关键作用,促进科学研究产生社会和经济影响,提升重大科技突破的系统效能。鼓励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通过联合承担国家任务、组建创新平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强统筹,在力量构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政策法规、创新生态、科技人才等方面提高一体化协同能力。

作者:丁明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正创新 知行并举 全面为山亭产业突破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下一篇: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