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4-25 17:40:11    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站在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实践基础上,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部署,关系全局、影响深远。

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动态性和全局性特征,更加强调整个产业体系的协调联动,更加强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转换,更加强调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整个产业体系由表及里的转型和再造,最终建成结构更加高端、要素更加协调、路径更可持续、发展更加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要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随着全球经贸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以往发展依托低成本优势和加工贸易出口嵌入国际分工体系的不足更为凸显,结构低端、协作割裂、布局碎片等问题突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协同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既要应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又要培育壮大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二是要形成强大要素支撑体系。相比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我国在优质人力资源、先进科学技术、现代金融资源等支撑条件上还存在明显短板,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尚处在较低水平,新旧发展动能接续不畅。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不断夯实要素支撑,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提高知识、数据、金融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实现优质高端要素和实体经济的相互支撑与畅通循环。

三是要探索新的路径模式。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许多产业和企业尚未摆脱粗放发展路径,产业发展质量、效率和竞争能级不高,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要素成本带来巨大压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重构发展路径模式,顺应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摆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水平扩张的既往路径,加快发展方式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是要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有利于国际竞争合作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自主可控能力不足、价值链话语权较弱等问题,成为我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安全稳定发展的现实制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按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要求,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和安全水平。

更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纲举目张,出好“组合拳”,又要精准发力,打好“攻坚战”。

一是促提升。要提升企业竞争能级与国际分工位势,持续优化企业梯队结构和链条群落,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治理能力的链主企业,巩固提升一批技术上专业专注、市场上深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企业,繁荣发展一批创新活跃、成长性好、潜力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在新兴前沿技术领域尽快取得突破,赢得战略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作水平,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配套齐全优势,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强化国内产业链配套协作,构建形成稳定、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链条协作的竞争力和韧性弹性。

二是助转型。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融合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制造经济与服务经济、劳动技能优势与数字技术优势等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对照“双碳”目标要求,把低碳化理念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化协作化转型,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产业全球化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构筑互利共赢、深度融合、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三是强支撑。要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创新、技术、质量、品牌、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注重全产业链全周期一体协同施策;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要素支撑体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消除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瓶颈制约;优化产业平台和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多层次高能级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平台、产业集群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转移合作平台等建设,积极推进质量控制、检验检测认证、标准体系等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及专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

作者:费洪平、徐建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好用好村史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