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

让家风文化润泽万家

本刊记者 何娟    2023-04-17 14:34:01    《人民周刊》

“因为姓氏笔画的优势,我坐在第四排,是最靠近主席台的一批代表,我的座位正对着主席台。
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重要时刻,我都近距离看得特别清楚,非常激动、心潮澎湃……”首次参加全国两会,丁德芬想要描述的场面太多,“多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将促进建成周氏文化园、周学熙公园,推动家风文化传承和研究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每次看到总书记,就会想起他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也更加感到使命光荣、责任在肩”。

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文化广为传承。2013年10月25日,时年68岁的周启晋从香港来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梅城周村组。这位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大臣周馥的后人,在叶落归根的时节,开启寻根问祖之旅。在周氏后人及众多家风文化爱好者的推动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于2015年正式成立,周启晋任会长,丁德芬等人任副会长。

自此,一批批海内外周氏后人多次返乡祭祖,积极参与研究、宣传周氏家风,推动家风文化建设。2016年,池州东至周氏家风馆正式落成,丁德芬就是家风馆的志愿讲解员之一。她介绍,展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重点展示周氏家族“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的优秀家风,免费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接待访客超过10万人次。

家风馆成立第一年,国际航天航空专家、美国太空营原中国区大使、周馥曾孙周嗣良携夫人林玉英回乡访问,并在东至县至德小学发表演讲。年逾古稀的老爷子,从自己的身世、求学经历讲到航天科研活动、太空科普知识,为孩子们播种科学的种子、根植家国情怀。这份跨越千万里、情牵几代人的传承,让莘莘学子见证现代版《回乡偶书》,中华好家风的教育意义也从家庭延伸到校园。

与此同时,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致力于推动与各大院校的深度合作,在教育学术领域挖掘家风文化的内涵。一百多年来,周馥及其后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在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校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一经成立,就获得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的支持,通过开展家风文化研讨会深化学术成果,将家风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当地及周边多所中小学校也积极到访周氏家风馆,多次组织研学活动。每年寒暑假,家风馆还会迎来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为广大游客提供讲解、接待服务,将公益精神融入家风文化。

从小家到大家,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群体到专家学者,老中青接力传承,形成合力,延伸了周氏家风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拓展了家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周馥之子周学熙被认为是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先后担任开平矿务局、唐山细棉土厂、京师自来水公司、周氏企业集团等负责人,他与时俱进注重技术革新,积极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坚决与境外势力斗争,坚守民族大义,为百姓谋福利,获赞“爱国实业家”。

“祖宗积德远功名,我被功名累一生。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继家声。”临终前,周学熙留下绝笔《示儿最后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耕读传家的家风熏陶下,周氏后人学术名家辈出,古籍收藏家周叔弢、历史学家周一良、金石大家周季木、佛学家周叔迦、戏剧史专家周明泰、数学家周炜良、神经外科学家周杲良……其学术人才之众,所涉领域之广,被誉为“一个家族足以兴办一所一流大学”。

文化名片  润泽万家

现有资料显示,周氏家规家训包括《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负暄闲语》三部分。其中,《负暄闲语》是周馥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撰写的散文体家训,全书分二卷,分别从读书、体道、崇儒、处事、待人、治家等12个方面为子孙后代制定价值标准。千百年来,名门望族代代传承的家规家训,形成了独特的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研究家风文化,探索家学渊源,解析成功密码。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丁德芬将周氏家风文化研究资料形成建议,“希望尽快促进建成周氏文化园以及周学熙公园,让其成为研究、传播、弘扬周氏家风文化的载体,促使学术研究更加接地气,推动学术成果落地,让好家风文化为全社会所用”。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周氏家规中有许多这样的名言。”丁德芬告诉记者,在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梅城周村组,倡导阅读、节俭、行善等的标语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倒背如流,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的家乡荣誉感和自豪感。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在推广周氏家风的同时,有关部门大力改造人居环境,构建现代化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在保护、开发、利用好周馥墓、周馥接官厅、周氏宗祠等古建筑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墙、书香长廊,推广好家风,营造好乡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丁德芬告诉记者,家国情怀是周氏家风永恒的主题。近代以来,以周学熙为代表的周氏后人北上为官,不忘关心家乡发展,大力支持族人办学校、建医院、造大桥、筑河坝、辟义田、护文物……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是周馥的孙子,也是一名古籍爱好者和收藏家,他曾多次向国家图书馆等单位捐赠精品藏书和文物,包括宋、元、明等朝代的刻本、抄本、善本,捐赠数量多达万册。2016年以来,东至县先后遭遇两次特大洪灾,周氏后人自发与当地县委县政府联系,捐款救灾,心系故乡。“交通和通讯日渐发达,游子们对家乡的爱,源源不断以各种形式回归故里。”丁德芬说。

近年来,东至周氏家风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家风研学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团结海外侨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家越来越方便了!”周氏后人们几乎都会对丁德芬表达类似的感慨,面对这群漂洋过海、翻山越岭远道而来的新老面孔,她也表示感同身受:“池州九华山机场在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同一年正式通航,高铁站在2019年年底开始施工建设,高速公路网日渐完善,水泥路村村通……”丁德芬现任池州市国道206东至超限超载检测站副站长,参与基层交通治理工作二十余年。本届两会,她还准备了关于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池州是旅游历史名城。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希望我们的人才队伍、家风文化都可以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上一篇:推动建立国家级春联文化产业链
下一篇:推进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涉老服务专业建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