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走进中国美术馆《长征组雕》特展,感受——

奋斗不息的中国力量

本刊记者 付冰冰    2023-11-06 22:34:47    《人民周刊》

“金碧辉煌的楼阁,承载一甲子的记忆;翠竹拥簇的廊榭,镌刻着几代人的艺术理想。”自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开幕以来,位于美术馆一层4号展厅“塔高水长”单元的《长征组雕》特展令众多国内外观展者久久驻足。“这是中国美术史上首次以组雕艺术形式全面展示伟大长征精神,填补了中国现代雕塑史的空白。”忆及创作初衷,中国美术馆馆长、《长征组雕》创作项目主创吴为山表示,“红军战士用生命、用情感谱写了一曲人类精神史上的壮丽篇章,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雕塑形式凝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伟大军队,如何在艰难困苦的险恶形势之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以600余次战斗完成战略转移,胜利抵达陕甘苏区,为革命保留了火种。置身展览现场,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幕幕决定性瞬间从历史中走来,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无声地昭示后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的我们如何“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伟大长征精神给我们以启示。

震撼人心的观展体验

七月骄阳似火,挡不住长长的观展队伍向往的脚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外形创意源自敦煌莫高窟九层楼造型语言的这座国家级美术殿堂里,观展者的心情也是火热的。

“贝贝,你看,我们胜利了!”7月14日上午,站在《伟大远征》作品面前,北京市大兴区孙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戎飞昱努力踮起脚尖,高高举起儿童手表,通过手表视频电话功能向远在浙江的小伙伴分享这一神圣瞬间:一名战士气运丹田吹响正义号角,另一名战士手握飘扬的红旗宣示长征胜利。两名红军战士望向远方,目光所及之处,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的15组弘扬长征精神的组雕特展震撼人心。

同很多小朋友一样,戎飞昱仔仔细细观看着组雕里的一个个身影,通过组雕中人物定格的瞬间懂得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建馆6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为观众准备了“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四大主题展览,从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到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从八大山人的《鹤鹿凫雁图》到罗中立的《父亲》,从巴勃罗·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到大卫·霍克尼的《横渡大西洋》,囊括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古今中外近600件经典美术作品。陪同孩子徜徉《长征组雕》特展现场良久,戎飞昱的家长并不急于特种兵式“打卡”其他展厅名画。“通过这次观展,孩子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现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戎飞昱的家长说。

 

《长征组雕》之《巧渡金沙江》陈曦摄

 

磨炼意志的创作采风

“表现长征的电视、电影、文学、绘画比较多。但是,像这样以组雕方式完整反映长征历程,这是第一次。我们策划创作这组作品时,带着深深的革命情感,我们希望让观众从雕塑艺术中感受(长征)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吴为山说。

从烈日炎炎的福建到终年积雪的四川夹金山,为更好地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好党史内容,项目创作团队深入红军走过的地方进行采风,体验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坚强队伍的信念与意志。

“19岁的战士肠子被打出来以后,他自己把它(肠子)按进去、送进去,用裤带子把它勒紧了,继续地划船向前冲,这就是雕塑(创作原型)。”2023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中,20余名年轻的雕塑家们神情肃穆,凝神静听吴为山对长征精神的阐述。在夹金山上,他们寻觅着红军战士相互搀扶、艰难跋涉的足迹。手脚并用攀爬至海拔4260米主峰,创作者们站在山顶挥起紧握的双拳,喊出“不胜不休,铸造英魂”的铮铮誓言。

采风归来后,雕塑家们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长征组雕的创作中,在不断的推敲打磨中,一部由雕塑再现的豪迈史诗日渐成型:江西瑞金,黄发垂髫者“十送红军”,且送且唱且不舍;湖南湘江,眼见浮桥被国民党军队炸断,那就抓绳子、涉木板“血战”;强渡贵州乌江,虽8万军队已减员至3万,仍不怕牺牲不畏天险;行至贵州遵义,一场生死攸关的会议让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此后一顺百顺,取得长征首次胜利——娄山关大捷;巧渡金沙江后,彝海结盟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取宝贵战略时间;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后,“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阐述,字字铿锵、语重心长。

面对30万国民党军队阻击,枪林弹雨中,红军战士伸出手臂努力拉起落水的同伴,同伴的臂弯中紧紧环抱着另一名奄奄一息的战士……难忘组雕之《血战湘江》作品中,这“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

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黔北重镇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20多名委员神情严肃,齐聚一堂。长木桌前众人严厉交锋,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利?长征初期为何伤亡重大?在党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力挽狂澜,直陈要害,中国革命自此走向伟大转折!难忘组雕之《遵义会议》作品中,这“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

江宽水急,无法架桥,36名艄公义无反顾,深深撑起船桨,将身体后仰至接近锐角的角度,为帮助红军主力抢夺皎平渡争分夺秒。当地农民与红军一心,凭7只小船从容过江,将敌人追兵远远落下两天路程……难忘组雕之《巧渡金沙江》作品中,这“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红军战士,秉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硬是在兵力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胜恶劣自然环境,胜利抵达陕北苏区!
缓步走出展厅,《长征组雕》中呈现的精神力量和美学魅力同样历久弥新。其所承载的长征精神,为新征程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

(《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上一篇:《长安三万里》:让传统文化成为与生俱来的自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