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

“造耳朵”的医生

马 原    2023-07-18 11:06: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6月23日,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廓再造手术被纳入北京医保报销范围。作为此举的倡导和推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又称八大处整形医院)院长蒋海越医生这段时间总是乐呵呵的。

“来做这个手术的大多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纳入医保就能省一笔不小的费用。”跟随着蒋海越走过医院大堂,时有耳朵被厚厚纱布包裹着的小朋友经过,涌动的人潮中,他们小小的身影格外醒目。“利用寒暑假来‘造耳朵’的孩子特别多,主要是怕耽误学业。孩子们一来医院就热闹起来了。”蒋海越说。

蒋海越医生,就是被称为能“造耳朵”的人。

小耳再造难度高

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体表出生缺陷,同时伴有一定的听力功能障碍,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一侧或双侧的耳朵,或外耳部分缺失。“我国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大概在1/2000左右,全国约有60万小耳畸形的患者。”蒋海越介绍说,在这些患者中,有些程度较轻,只是外耳廓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变化,有些却非常严重,完全无耳,甚至还伴有其他器官畸形或异常。

“小耳再造是最考验整形外科技术的手术之一。”蒋海越说,耳朵是人体表面最复杂、精致的三维器官,数十处的亚单位解剖结构。耳再造手术需要将这些细微结构进行精确重建,可称为整形领域难度较高的手术之一。

“说这个手术难,除了耳朵的结构复杂,还因为这个手术的容错性很低,我们团队的医生们个个都是‘拼手速’的‘雕刻家’。”蒋海越说,在手术前要在残耳后合适的位置皮下埋置一个皮肤扩张器,在数周时间里逐渐向内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将皮肤扩张实现增皮目的,再以合适的扩增无毛皮肤形成的皮瓣来包裹用自体肋软骨(偶用生物材料)雕刻的耳廓支架。

目前,国际上公认首选的耳廓再造支架材料,是患儿自身的肋软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脆骨部分。人体有12对肋骨,能取出做手术材料的肋软骨主要有左右各四根,这就意味着手术的“基础原材料”极其宝贵,特别是对双侧小耳畸形患者。

为了保持细胞活性,医生必须同时间赛跑,将取出的软骨在1小时之内修剪、雕刻组合成合适的耳廓形状的支架,然后将其用扩张皮肤包埋,制成孩子们的新耳朵。

“在患者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考虑到个体差异,我们做的‘再造耳’与正常耳朵形态相似度可达到90%以上。”蒋海越说。

小耳再造领域既考验技术,还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蒋海越的团队出于患儿生理发育、生理解剖、心理发育等诸多因素考虑,在该领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诊疗共识。

“与部分国家8岁的建议就诊年龄不一样,中国的建议就诊年龄是学龄前,结合我国儿童肋软骨的发育情况和医生雕刻组合的特色技术优势,对单侧小耳畸形,在6周岁,身高120厘米;双侧小耳畸形,8周岁,身高130厘米便可完成耳廓再造的手术治疗。”蒋海越说,6岁时耳朵大小与成年后差别仅在5%—10%,肋软骨也发育完善,足以支持手术需要,在学龄前完成手术,可以避免患儿因特殊的耳朵畸形承受更多心理的压力。同时,以新面貌进入小学,也有利于患儿脱离之前的生活状态,快乐成长。

让患儿“长”出新耳朵

整形外科分为修复重建及功能恢复和医疗美容两大分支。“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在蒋海越看来,无论哪个分支,都需要整形外科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技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提到整形外科就以为是医疗美容,其实我国最早的整形外科开始是以体表器官修复再造为主要诊疗目标。”蒋海越回忆起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创始人宋儒耀教授。

1951年,宋儒耀率领整形外科医疗队为志愿军烧伤战士进行治疗。半年时间里,医疗队医生克服各种困难,为千余名伤员进行手术修复。

回国后,宋儒耀于1957年创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983年5月,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宋儒耀作的《一次手术完成的器官再造》报告,获得了大会颁发的“金锯奖”,成为获得这一整形外科最高奖的第一名中国学者。

宋儒耀发明的“一次法体表器官再造”等多项技术,在医疗整形领域开创了诸多“第一”,更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留下了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优秀的整形外科医生需要具备医德好、品行端、业务强的工匠精神,要脚踏实地,通过大量培训熟能生巧。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挑战、敢于突破。”蒋海越说,现在使用的小耳再造手术方法正是由该医院三代医生团队不懈接力,不断传承完善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再造中心团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治疗各种外耳畸形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团队。在由宋儒耀团队开创“一次法耳再造”技术基础上,经过庄洪兴医生、范金财医生、蒋海越医生等专家团队的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手术治疗体系——“皮肤定量扩张法外耳廓再造术”,也称为“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截至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已完成各种耳廓畸形的矫治手术数万例,并建成亚洲最大的耳廓再造人才培养基地。

正是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蒋海越带领团队在小耳再造领域不断创新。

2014年,蒋海越教授临床研究团队与曹谊林教授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世界首例应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耳支架移植再造耳廓的临床应用,将来源自体残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临床。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子刊上,被视为该领域重大里程碑,并获得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蒋海越团队还创建了“耳廓畸形婴儿早期干预和幼儿微创手术治疗”新模式。对于耳廓轻微畸形的1岁以下婴儿,通过佩戴可矫治助长器进行早期无创干预促进耳廓助长,1岁后,待条件成熟再进行微创手术,使部分小耳患者避免了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在确保效果的情况下,通过舒展修复及复合组织移植,创新并完善了小耳畸形的治疗体系,能有效缩短部分小耳畸形患儿的创伤和治疗进程。“出生两周至三周的新生儿即可开始矫正、助长,这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治疗模式。”蒋海越说。

目前,可矫治助长器已经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已正式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下一步,我们希望运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让患儿‘长’出新耳朵。”谈起未来场景,蒋海越满怀信心。

公益帮扶边远地区

出生在医生家庭的蒋海越,从小就习惯了父母被一个个患者亲属叫走出诊。“不分白天夜里节假日,只要有人敲门、敲窗户,我父母毫无怨言,有需必应。”他说。

医者仁心。随着医学条件进步,如何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一直是蒋海越心头的牵挂。

“一方面,我们推动了像唇腭裂修复手术、出生缺陷筛查、小耳再造手术等医学整形手术进入医保,开创了整形外科手术也能报销的先河。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更多医学人才,特别是加大对边远地区的人才培养,同时还与慈善机构加强合作,给边远地区家庭困难患者创造就医补助机会及公益帮扶。”蒋海越说。

2020年7月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派出王克明、蔡磊、周栩等骨干医生参加医疗队“组团式”援藏工作,王永前、王维新等医生公益帮扶青海果洛地区。专家们除了日常坐诊和手术,还组织集中培训,做好西藏本地医学整形外科人才队伍的“传帮带”工作。

考虑到农牧民来拉萨诊治不便,援藏医疗队多次组团深入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等地,就面部畸形、唇腭裂、小耳畸形等患者进行走访义诊。

今年2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周栩和耳鼻喉科主任巴罗的带领下,西藏自治区首例针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全耳廓再造手术成功完成,实现了西藏整形医疗技术的全新突破。

据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目前已经与宋庆龄基金会、天使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开展合作,为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患儿成功实施整形手术百余台。

展望未来,蒋海越将带领团队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整形外科,推动行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持续探索伸长棉纤维的密码
下一篇:以守护他人健康和幸福为事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