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2023-02-03 11:25:44    人民日报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两手抓,合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种粮人成为高素质农民,让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乡村大展身手

 

安徽天长,“土专家”张建昌领办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高效作业,种地变成管地,让乡亲们身边多了“田保姆”;河南中牟,返乡青年李泽西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创业创新,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乡亲们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

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背后是广袤乡村澎湃的强大追梦力量。“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扎根乡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创新,越来越多的人才向乡村汇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建功立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乡村里的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当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大显身手,才能让乡村人气进一步旺起来,发展脚步更快起来。

壮大主体人才队伍,让农民“有能力、会参与、能参与”。乡村振兴,离不开知农爱农的广大农民,要把乡土人才的干劲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本土人才,既要培育好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带头人,也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发展致富本领。亿万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创设条件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培训,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

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既要引得回、更要留得住。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他们带着浓浓的乡情,带回资金、技术、新观念,将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搭建“乡村振兴辅导员”“专家服务团”“企业创新驿站”等引才聚才平台,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破除身份、编制等机制障碍,推动城乡人才实现“身份认同、待遇趋同、晋升等同”,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引导各类城市优秀人才下沉服务乡村、创业创新,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新春伊始,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两手抓,合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种粮人成为高素质农民,让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乡村大展身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就会有更多新答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化屋人家处处春
下一篇:渤海虾酱“走”出渤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