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贡米之乡搭上农旅融合“快车”

2023-02-03 16:49:10    农民日报

“三六九,往外走。”可对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龙港村村民汤圆霞说,留在村里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去年种稻效益可观,她们家决定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汤圆霞决定留在家里帮助公公曹建禄种植水稻,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万年县是稻作文化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而龙港村是万年贡米主要原产地,也是优质稻种植大村。曹建禄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除培育有130多亩的优质稻外,还土法种植了10多亩贡米。为了让稻作文化维持着野生稻特有状态,曹建禄带领粮农坚持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着万年贡米。由于传统耕作需要人力,汤圆霞便留在家里帮助种稻,而她的丈夫则在外面跑稻米等销售业务。

2022年,曹建禄种的大米喜获丰收,优质稻卖出了5元/斤的好价,特别是贡米卖出了15元/斤的高价,而且贡米供不应求。春节期间为了招待八方游客,曹建禄特意留了近100斤贡米。正月初三,来自南昌的游客王先生在曹建禄家里吃了贡米饭之后赞不绝口,好说歹说要买10斤贡米带回家吃,但无论王先生怎么“央求”,曹建禄硬是没卖给他,因为还有许多游客早就预定了春节到他家来品尝贡米饭。

吃了贡米饭,再赏稻草人。龙港村几百年来注重稻作文化传承,近年来打造了稻作文化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稻作人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反映的内容有农事活动、十二生肖等民俗文化,许多人闻讯而来、打卡拍照,把这些稻草人捧成了网红。“以前过年,总想着往外面跑,如今眼看着家乡越来越有奔头,许多年轻人返乡回村发展了。”村民王琴说。

龙港村依山而建,临溪而立,赣派风格院落散布其间,与翠绿山竹构成了一幅田园美景,龙港村一带还是当年方志敏烈士干革命的地方。虽然有着不错的“红绿”旅游资源,但龙港村几年前还是“养在深山人未知”,交通不便、经济底子薄,年轻人都不愿留在村里。为了让龙港村“活”起来、“火”起来,一众乡贤帮助龙港村一步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挖掘“红色名村”文化、打造“稻作贡米原产地”。他们还成立了龙会山旅游专业合作社,邀请专业人士入村指导,带村民到各地参观学习,举办村晚、稻草人节,让“红绿”结合、农旅融合的龙港村成为万年乃至江西稻作红色名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振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化屋人家处处春
下一篇:差异化竞争给菜农带来好收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