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让更多科技小院在乡土深处落地生根

2023-07-03 18:51:56    农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对科技小院的成果和大家的努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殷切期望,让我们备受鼓舞并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大。”

6月26日-27日,全国科技小院培训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培训基地举行,会议期间科技小院学生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扎根基层解民生、治学问成长故事进行了分享。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徐俊平,2019年来到杭锦后旗科技小院,一年在地里待8个月,播种、施肥、除草、浇灌,每个环节他都牢牢盯着;徐俊平在前头干,村民在后头跟着学。玉米红蜘蛛病高发期,徐俊平一上午骑着车跑3个村民小组,把防治玉米红蜘蛛病的知识和村民讲了一遍又一遍。赶上饭点,热情的村民非要留他在家里吃饭,没有拘谨,他端起了饭碗就吃。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村民家吃了多少顿饭,用他的话说:“吃百家饭,结长久情。”

2021年6月徐俊平收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他决定接下来继续留在科技小院。在科技小院,3年间徐俊平实验种植了44个玉米品种,其中4个最优质的品种被迅速示范推广,玉米亩产能提高200斤。

“能够在农村一线落地生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徐俊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杨明来到杭锦后旗向日葵科技小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对于科技小院这几个字感受更是深刻,很多工作都需要不断沟通推动,大田实验的经验也很不足,但是几个月下来,他已经把小院试验、示范的工作落实下来,也在不断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这确实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提到,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和村组农家,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杨明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实事求是,并学会了如何与农民交流。

“作为青年人,只有‘自找苦吃’的精神,才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科技小院的学习服务过程中,杨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践,他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明将完成他的课题任务,针对小麦向日葵间套作模式下肥料施用量大、农民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完成小麦向日葵宽幅带状间作模式的优化与评估,并通过农技培训、示范观摩等形式进行落地推广,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书记回信中的期望和要求,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杨明的话语铿锵有力。

6月27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技小院的师生在杭锦后旗交流研讨、共话发展,全力推动科技小院在服务三农、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教授分别围绕治学问、解民生、育英才3个方面,就科技小院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作主题报告。会议讨论期间,大家围绕报告各抒己见,立足实际畅所欲言,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从模式推广到服务三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据了解,截至目前,内蒙古建成“科技小院”49家,是全国科技小院数量最多的省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科技小院学生的殷切嘱托,推动全区农牧科技小院建设,内蒙古农牧厅印发了《2023-2025年支持农牧“科技小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在基础建设、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成果转化、绿色发展5个方面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引导院校、科研院所立足生产一线农牧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解决一批产业发展实际问题。

近年来,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协、全国农技中心等部门高校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不断探索、深化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助农新路子。该旗在内蒙古率先建成7家科技小院,生物质能科技小院也于6月26日落地,集成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模式,蒙海玉米科技小院、三道桥奶牛科技小院分别获评“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和“最美科技小院”。(汪巧枝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韩城市芝川镇: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