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赋能乡村发展带头人,探索乡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村长工作坊”第二期学员结业暨第三期学员开班典礼在京举行

记者 付冰冰    2023-09-18 17:50:49    人民周刊网

9月17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第二期结业暨第三期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120余位乡村发展带头人出席活动。其中包含已经完成全部学习的近30位第二期学员,以及近百位第三期学员,后者将参加涵盖三个教学阶段、持续一年的“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创新共创式课程学习。

“本次把两期学员的课程贯穿在一起,同时举行结业与开班典礼,既为乡村发展带头人架设了更加宽广的交流研修平台,对于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有关部门表示。

“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以下简称“村长工作坊”)是国内首创的乡村发展带头人交流研修平台,致力于通过政、商、学、研的协同共创,赋能乡村发展带头人,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探索乡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自2021年以来,“村长工作坊”先后推出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共创学习,来自全国60余个村庄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参加了培训。

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分享,并以实地考察方式深入多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系统考察,形成适合本村资源禀赋与发展方向的行动方案。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乡村振兴要有创新的思路。如何依托自身禀赋,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如何改善乡村宜居程度,让乡村真正变成美丽乡村、宜居之所;如何创造环境,让农村居民更方便地获得稳定工作、并适应工作的要求;如何加强乡村文化的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以创新的视角去审视,以创新的方式去探索。“村长工作坊”正是北大国发院探索乡村发展之路的试验田。

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秘书长余毅在总结中提到:“我们选择做‘村长工作坊’这个项目,就是一个聚焦在‘人’的公益项目,我们聚焦在各位书记村长身上,你们是乡村最基层的领导者,你们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的委员们愿意贡献自己的资源、贡献自己的时间,特别是企业家精神投入到我们的项目当中。通过共创的过程给各位学员赋能。我们期待你们当中有越来越多卓越的领导者出现,中国乡村振兴的梦想才能接近实现”。

活动中,21位完成第二期学习的村书记获颁了由北大国发院授予的结业证书,并成为北大国发院的荣誉校友。“在北大国发院这个神圣殿堂的学习经历,虽然很短,但值得我们一生去铭记珍藏。”来自湖南省娄底市的陈梦林感慨。“我希望今天的结业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从今天起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在学校的努力下,村长校友成为一种可能。未来,我们将有一个持续的制度安排,让村长校友们能够享受到学院专家及两万多校友不断的资源支持,使我们这样一个以村长和村支书为主体,由多元主体参与共创的社群能够持续发展。”王超教授介绍道。

随后,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助理院长兼校友部主任程军慧为第三期学员上了第一堂课。程军慧希望村长、书记们扛起作为“北大人”的荣誉与责任,对未来充满理想、满怀激情,对事业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对自己去除浮躁、聚焦内心;将在北大学到的知识、理念、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更融汇到血脉里。

“从北大毕业带走的是足够的信心。包括从开始来参加这期培训到现在,我理清了好几个思路,一方面是农业与文旅的融合,通过现地教学,也增加了很多想法。”云南省弥渡县栗子园村村书记杨正斌表示,从这里回去就信心满满地把工作干好。

“‘村长工作坊’确实让我成为了全新的自我,带走了更多的力量,也带走了信心,让自己有一个崭新的状态。乡村振兴这条路上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国发院这种砥砺前行的劲,确实是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镇斜河涧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张建文说,“通过‘村长工作坊’第一期、第二期,现在迭代到了3.0,希望后面还有机会重新体验3.0、4.0。”

 “‘村长工作坊’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帮助乡村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它连接北大的学术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国发院的校友企业家资源,以陪伴式服务让村长与企业家充分交流,多元化启发不同视角思考共同的问题,带领乡村发展带头人打破局限,挖掘出各自村庄的潜力和优势,并把优势做大做强,实现乡村振兴。”第三期新学员代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李家镇水观村村主任向建倍加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他表示会将本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期乡村发展和治理上,充分发挥乡村发展带头人作用,促进本村及其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介绍,2023年第三期“村长工作坊”将在前两期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从1到N,扩大招募规模,固化流程,邀请乡村建设带头人来到学校通过共创的方式进行知识赋能,搭建交流平台,输送企业家资源,打造中国乡村发展样本。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芦笋产业促增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