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涉民政事项全面完成

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超84.5亿元

2023-12-27 14:12:27    南方日报

12月26日,据广东省民政厅消息,广东民政系统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2023年确定的省十件民生实事涉民政事项:超额完成“为2.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全年为超过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今年以来,下达中央及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超84.5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近22.9亿元,并督促各地落实配套资金,进一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全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按需制定“一户一方案”

“自从适老化改造在床上加装了可升降的床垫后,老人起身方便多了,也更安全了。”家住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深沟村的李奶奶已年过九旬,今年年初不慎摔倒导致手部骨折,行动不便。潮南区适老化改造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评估,为老人制定适老化改造方案,配置了电动护理床垫和防褥疮床垫,还为老人增设助行器、适老椅和坐便椅。

今年2月,《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做好2023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的通知》印发,以地市为单位对全省适老化改造任务进行分解,督促指导各地摸清需求。各地将省下达的工作任务按季度、按县区细化分解,积极推动改造实施、项目验收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主要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6方面,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居住环境和改造需求制定改造方案。今年以来全省已为3008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60多万人次

“每月的生活保障金提高了,我们五兄弟姐妹也不用为上学发愁了。”冬日里,家住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升平村的阿华(化名)一家因民政干部和“双百”社工的探访而倍感温暖。阿华一家因缺乏劳动力和收入来源,被纳入低保等救助范围,其中阿华五兄弟姐妹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广东以3.5%的增幅提高四类地区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和补差水平。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已公布当地2023年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按新标准发放,同时做好之前月份的差额资金补发工作。

广东全省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为857元、490元,全省城乡低保对象52万户、125万人均已按新标准领取救助金。各地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2023年城乡特困人员月人均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1614元、1317元,22万名特困人员均已按新标准领取供养金。此外,扩大救助范围,落实《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办法》规定,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两类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目前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42712户、124426人;认定支出型困难家庭892户、3582人。

2023年,全省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分散供养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到1359元。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已按不低于省定最低养育标准配套出台2023年最低养育标准文件,并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补贴。

2023年,广东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在2022年的基础上以3.5%的幅度增长,分别从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已按不低于省定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

截至2023年11月,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60.1万人次,其中困难生活补贴42.1万人,重度护理补贴118万人,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莫冠婷 李湘军)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市已打造184处“美丽庭院”
下一篇:山西首批拟认定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