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闻一多治印

2023-04-18 11:23:23    《人民政协报》

 1938年2月18日,闻一多为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他鼓励学生说:“中国,不是法兰西,因为,中国永远没有《最后一课》!”然后,他便与200多名师生徒步行程3000余里,历时68天,随学校迁至昆明,之后在新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大继续任教。
  随着抗战的不断升级,昆明经济凋敝,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联大教授们的生活急剧恶化。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大名鼎鼎的教授们过着贫穷的生活。据说,当时昆明的乞丐都不找他们要钱,大家都说:“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一次出门,一个乞丐追着闻一多要钱,他无可奈何:“别追了,我是联大教授。”乞丐扭头就走:“你早说嘛,害得我白跟了你半天!”当时,流传的顺口溜:物价一日三跳,有如脱缰野马。由此可知,大教授们穷得叮当乱响。
  闻一多全家老少八口人,生活捉襟见肘。为了买米下锅,闻一多把自己穿的一件心爱的皮大衣送进当铺,又把从北平带来的几部古籍卖给学校图书馆。他在家书中无奈地写道:“书籍衣物变卖殆尽,时常在断炊中度日……”
  目睹闻一多每况愈下的苦难生活,有的教授提醒他去治印。因为闻一多早年赴美留学时主攻美术,治印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闻一多思考再三,决定挂牌摆摊,刻章治印,贴补家用,留下了“文字是战斗的武器,刻章刀是我挣钱养家的工具”的铮铮之语。
  闻一多治印,操守极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代省主席兼民政厅厅长李宗黄请闻一多刻印,许以丰厚酬金,他断然拒绝,并将玉石原样退还。可是,当和平民主运动组织需要印章,闻一多却分文不取。
  从1944年4月到1946年7月,闻一多留下了1400多方印,可见治印之勤,经济之窘迫。闻一多的印作大多收入《闻一多印选》。闻一多的印刀法刚健,疏密有致,有笔有墨,给人以雍容、古朴的美的享受。冯友兰、朱自清、吴晗、华罗庚等都保存有闻一多为他们刻的印,一直视为珍宝。(张雨)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12卷)出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