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杜鑫    2023-09-11 10:51:17    学习时报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论坛上的谆谆之语既是对“中国—中亚”横亘千年的守望相助之谊的深切肯定,更是引领我们站在八川宏澜、唐章汉典的长安城上远眺西去的驼铃古道,神思这座承载了千百年历史文化风韵的神州古城。
    (一)
  《长安志·序》之开篇,“雍之为都,涉三代,历汉唐之全盛”。作为十三朝古都,关中以长安为中心的八川之地历来英雄伟事辈出,西周时期,“文王邑丰,武王迁镐”;秦始皇“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两汉时期,长安又成为了“南北纵越,东西构联”的华夏中心;更是在盛唐开元之时,成为了全世界向往的“上京天都”。
  长安积聚十三朝帝王之气,皇都烈烈,对其记述与一般的都邑志不同。宋敏求在《长安志》中脱出一方地理、人物、故事的记述体例,统合古今,网罗各时各地之风采。以唐京城为例,按照地理方位,先述东市包括东市所辖诸坊,再述西市及所领诸坊,一百零八坊的街市规模,市场盛况、官邸府第兴废的典故,读来历历如绘。《长安志》至今仍是研究古代长安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根据《长安志·卷七·唐京城》所载,“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周礼》王城动九逵之制,隋《三礼图》见有其像”。唐长安城以“宫城”“皇城”“外郭”三部分组成。宫城位于城北正中之处,属皇家殿阁;皇城属城南,为百官衙署所在地;外郭即是位于前二者东、西、南三面的百姓居所和市场集散地,共一百零八坊并东、西两市。
  东市近太极宫、兴庆宫,内以“九宫格”样式排布,据《新唐书》《酉阳杂俎》等记载,郭子仪、李林甫等朝廷重臣均有造宅于此。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如此记述东市:“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较于东市的贵气雍容不同,这里人流客源众多,除了国内客商,还有大量自域外而来的“胡商”。各色珍奇琳琅满目,胡旋舞、戴竿杂技各种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李白诗云:“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宋敏求在编撰《长安志》的过程中,参照了很多唐人所写的笔记史料,如《酉阳杂俎》《续玄怪录》《南部新书》《大唐新语》等,频繁出现“西市贾胡”“西市波斯邸”“西市商胡”“西市胡”等。由此可知,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西市与商胡已混融成了一体。近年来,在西安及邻近地区发现的众多粟特商胡的墓志,可与传统文献记载的唐代长安胡商云集的盛况相互印证。
    (三)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唐长安西市多民居、广市集,加之距离长安城“西壁三门”中的安远门最近,以承天门作为中轴线西侧的长安县与西市就成了自西域而来的胡商住马歇脚之地。《长安志》记载:“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安史之乱后,安远门改名“开远门”,以此譬喻为通往丝绸之路的起点,表达开拓进取的恒心。
  长安作为丝绸之路上四方来客游历或居住的首选之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有通过官方途径进入唐朝的使臣、质子等,也有漂流的僧人和伎艺人,更有兴贩逐利的商贾。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的“四蕃之国”将近四百个。来自突厥、昭武九姓诸国、东罗马等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地人们的奇装异服,使长安人眼花缭乱。《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到开元初“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装露面,无复障蔽”。
  在外来人大量聚集的同时,外来的货物也汇聚在了长安,最著名的是“金桃”,果实“大如鹅卵,其色如金”。贞观十一年,康国遣使“献金桃、银桃”,太宗“诏令植之于苑囿”。唐朝人不论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据官私记载,唐朝进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苏合香、安息香与哇爪香、乳香、没药、丁香、青木香、广藿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等众多品种。
    (四)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宋敏求在《长安志》中以“二十五街、两市、一百零八坊”的记述结构,将盛唐长安的吉光片羽跨越千年的时光一点点为我们勾勒出完整的型廓。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而今灞水之滨,习近平总书记以铿锵迸发的昂扬热情倡议了“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美好景愿。雁塔晨钟、骊山晚照,万国衣冠色,千载钟鼓鸣。闭上眼,仿佛看到了安远门外、长亭古道、沙漠瀚海,商团使节们自西而来,驼铃的音符却在向东敲击着深沉而热烈的情感,历史的回音宛若萦绕耳际。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林伯渠的眼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