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中国工农红军滇游击队”印盒

尹仑 任传振    2023-12-26 13:28:59    学习时报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有一枚正面刻有“中国工农红军滇游击队”的印盒,那10个红漆文字虽已斑驳,但蕴含着一段珍贵的红军故事。这是一个铜镀铬的印盒,长10厘米,宽4.5厘米,高2厘米,做工精致,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出现处处斑驳,但在光线的照耀下整体还闪烁着银光。如今印盒中的印章早已不知所终,如果不是印盒正面上还保留有10个红漆文字的话,这个印盒也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查阅红军在云南的历史,在目前的史料记载中曾经有两支带有“滇”字番号的红军游击队活跃在云岭高原,一个是“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另一个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是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在广西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后,在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七军二十一师派人到云南省富宁地区发动组织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创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是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在南方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也是党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1930年6月,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韦拔群、陈洪涛、黄明春奉命返回右江筹建红二十一师,在右江坚持革命斗争。
  1931年8月,中共右江特委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外线作战。1931年11月,右江特委派黄庆金、李德惠率领部分红军到滇桂边活动。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受到严重损失后,右江下游党组织又陆续派六十二团干部和地方主要骨干进入滇桂边区工作,组建了600多人的游击队。1933年五六月,中共右江下游党委又派一批干部进入滇桂边区协助工作。至1934年初,滇黔桂边区的武装斗争已由中心区的富宁发展到广西的靖西、那坡、德保、西林、百色等县的部分地区。1935年后发展到广南、麻栗坡。仅富宁就建立劳农会21个,赤卫队27个,赤卫队人数达2600多人。与此同时,各级政权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形成了全区性的革命武装斗争,建立了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
  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历经近8年的艰苦战斗,鼎盛时期,游击队和赤卫队发展到8000多人枪,根据地面积达滇黔桂的28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80多万人,英勇抗击了滇黔桂三省反动武装10余次“围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的主力接受改编北上抗日。部分红军干部战士根据中共广西工委“右江今后党的工作是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转移到中越边境地区继续开展隐蔽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富宁解放。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使红七军播下的革命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则与长征有关。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立即调整战略方针,改变行军线路,一渡赤水,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域集结。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做出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战术部署,其中包括在川滇黔边区创建新苏区根据地,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周恩来亲自参加红军纵队动员会,并明确游击纵队的任务:一是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二是安置和保护好伤病员;三是建立根据地。2月12日,留下组建游击队的红军指战员与红军主力分手之后,组建成立了红军川南游击纵队。7月上旬,中央红军北上后,红军川南游击队与黔北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活动于川滇黔边区。
  游击纵队在三省边区积极开展了英勇的武装斗争,主动寻敌作战,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积极向川南游击。国民党军队以为还有一支红军主力留在川南,十分惊慌,急调川军以大量兵力,对纵队进行堵截。蒋介石更深恐红军纵队在川滇黔三省边区立足,创建根据地,亲自调集云贵川大量兵力对纵队发动多次三省“会剿”。面对数倍、数十倍的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跟追堵击,纵队英勇战斗,迂回穿插,进占扎西、包围长宁县城,奔袭川南重镇安宁桥、梅硐场等20余个乡镇,攻取四川筠连、贵州赫章县城,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威胁泸州、宜宾、毕节等要地,这样,纵队在三省边区拖住大量敌人,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和红二、六军团的转移。1936年9月,游击纵队为了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把在云南威信一带组织起来的农民武装扩建改编,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游击支队”。
  1936年秋,川滇黔三省国民党军队集中重兵对红军游击纵队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大规模“会剿”,游击纵队奋勇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到同年底不幸失利。虽然游击纵队主力失败,但以云南支队为代表的红军游击支队一直坚持斗争到1947年。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播在川滇黔边区的革命种子,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20多个县境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近10万敌人,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长征,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目前,除了上述两个番号中正式带着“滇”字的红军游击队以外,还没有发现“中国工农红军滇游击队”的记载,那么这个印盒上的“中国工农红军滇游击队”番号是不是蕴含着一段尚未被人发现的红军历史、等待党史研究者进一步挖掘?抑或上述两个已为人知的红军游击队在特定时期的称谓呢?但无论如何,这个印盒上的“中国工农红军滇游击队”都记录了红军主力部队长征过云南以及红军游击队在云南的光荣历史,这个印盒本身也成为了一个见证历史的珍贵红色文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下一篇:赓续中华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