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勿忘国殇 传颂和平

娄雨婷    2023-01-02 17:10:10    《人民周刊》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抗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弘扬革命精神,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日军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发动华北事变,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了华北地区。1937年,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外开启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烧杀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骇人听闻的三大惨案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的惨无人道与野蛮凶残。

当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南京城内外大火连天,1/3的房屋建筑被日军纵火烧毁,城内及农村地区的几乎所有商店都被洗劫一空。日本军国主义者采取“全部彻底消灭”的政策,不接受投降,用机枪成批射杀已经失去战斗力的伤兵和战俘。与此同时,还以零星屠杀的方式四处逞凶,频繁杀戮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日军在路上见到中国人就杀,南京城内大街小巷遍布平民的尸体。据一位名为铃木二郎的日本随军记者讲述,他曾在南京励志社门前被日军误认为是中国人而险些丧命。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  (资料图)

 

其实,当时南京市民即使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也难逃被杀害的厄运。侵华日军经常以清除中国军人为名,在全城逐街逐巷、挨家挨户地进行疯狂搜捕,年轻力壮的人一旦被发现手上有茧或前额有帽痕就会被带走,市民如果稍有不满、不配合或反抗便会当场送命。此外,日本侵略军对广大妇女实施了最野蛮的强暴,很多妇女被蹂躏后又惨遭杀害。据不完全统计,遭日军集体屠杀并焚尸灭迹、抛尸河湖及活埋等的伤兵、战俘和无辜百姓达19万人,被零星屠杀经当时的慈善机构收埋尸骨的人数达15万余人,遇害人数占当时南京总人口的34%以上。

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发生激发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斗志。1937年12月17日,日军第13师团第65联队将2000多名饥寒交迫的战俘和无辜百姓押到江边,准备用机枪射杀。这2000多名中国军民在绝望之际奋起抗争,伴随着响彻天际的愤怒呐喊,他们仅凭血肉之躯一拥而上,赤手空拳冲向日军进行殊死搏斗。这次暴动取得巨大胜利,2000多名中国军民绝大部分成功逃脱,1名日本军官和6名士兵被活活打死。1938年2月23日,《大公报》也刊载了中国战俘猛烈反抗日军的壮举。数十位中国军人奋勇抵抗,或抢夺武器,或拼死肉搏,咬死杀死日军数十人。

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毅顽强地英勇抗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主张,积极联合民众广泛开展爱国救亡运动,推动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以及海外华侨等为重要助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中华民族蕴藏的磅礴力量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长期鏖战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凭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无惧任何艰难曲折,一路披荆斩棘向前的重要精神动力。

尊重历史、牢记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的重要表征。如今,距离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经过去85年,距离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已经过去77年。尽管二战结束后,日本主要战犯在军事法庭上已经受到应有的审判和惩罚,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悲惨的过往。铭记历史的目的在于启发当代、开创未来,是为了警醒中华儿女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让历史悲剧再度重演,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捍卫弥足珍贵的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国之殇,是民之难,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沉痛耻辱不能忘记,不容忘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今年,我们迎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向未来,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前进力量,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日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抗战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实现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助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不畏未来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过去的苦难辉煌,我们还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相互支持、并肩作战,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以后,美国人马吉、德国人拉贝、丹麦人辛德贝格等国际友人不顾自身安危,奋力保护我国难民,他们大义凛然的行动和人道主义精神,深化了中西方和平势力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应该秉承抗战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理念,坚持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美美与共的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共创开放包容、繁荣友好、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接续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人民周刊》2022年第22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工匠精神攀登世界技能高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