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探月精神 攻坚克难九天揽月的壮丽凯歌

石玉    2023-10-12 16:34:02    中国教育报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国探月工程六战六捷、连战连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集中概括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探月精神位列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探月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伟大实践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古老而又神秘的月球有着无限的遐想。1959年1月,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拉开了探月的序幕。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探月成为世界高科技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重大活动,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其中一句“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正式向世界宣告:月球,中国要来了。2004年1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此后,中国在人类探月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伟大突破。

2009年3月,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2012年12月,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2018年12月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嫦娥五号则首次完成了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为未来我国开展月球和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地实现九天揽月之梦。今年7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并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在艰难的探月历程中形成并逐渐丰富的探月精神,正引领着中国探月工程稳步快速突破,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探月精神激励一代代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

探月精神是无数航天人在探月工程中表现出来的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精神面貌。它诞生于中国探月生力军的奋斗实践,是探月工程六战六捷的制胜密码。

探月精神是追逐梦想的精神。登上月球,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逐。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说:“我的研究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这是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的1克由阿波罗17号采集来的样品。他将样品切成两块,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起来。中国科研人员就在这0.5克月球样品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发表了14篇科研论文。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摸”到月壤,研究月球。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将1731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月壤。这让欧阳自远激动不已:“这是我们自己取回来的样品,取得的成果又很有价值,所以我的心情跟当时完全不一样。”从0.5克月壤到1731克月壤,几代中国航天人踩着坚定的步伐,将遥远的揽月之梦变成现实。

探月精神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国探月工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地刷新着技术高度。嫦娥四号的月背软着陆,当时被全世界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作为备份星的嫦娥四号何去何从,成了让航天人头疼的难题。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的想法是,让嫦娥四号落在月球背面。然而,其他专家认为“没必要冒这个险”,在月球正面着陆保险系数更高一些。叶培建据理力争。在他看来,每走一步都要力争创新,“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人类探月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做一些‘冒险的事情’,真正去开拓、去创新,开辟新的天地”。最终,探月工程通过“鹊桥”中继卫星架起了月背与地面的信息之桥,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代表全人类首次实地揭开了古老月背的面纱。中国航天人秉承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类探月和深空探测的难点。

探月精神是协同攻坚的精神。探月工程是由工程总体、运载火箭、多弹道奔月发射、月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空间推进系统、地月空间往返飞行轨道、月球样品采集分装、月球样品返回引路、空间无人对接和样品转移、深空测控网、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等环环相扣的分系统项目组成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复杂的、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人协同多个研究领域,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历时17载,最终圆满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嫦娥”的每次成功奔月、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探月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是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协同攻坚的成功典范。

探月精神是合作共赢的精神。探月工程是人类携手探索宇宙的接力,它的起步受益于人类探月的经验积累,它的突破属于全人类的进步和财富。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主动开放部分资源,帮助搭载了多个国家的科学仪器设备,并将获得的原始探测数据向全世界开放。嫦娥四号搭载了由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4台科学载荷。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启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国际伙伴,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合作共赢,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走出了一条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

探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探月精神是在新时代航天重大工程项目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探月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探月精神所迸发的强大能量,将激励中华儿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跨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上。

探月精神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规划的顺利收官,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更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探月工程的成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青年要从探月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探月精神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勇于探索。探月工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纪录,推动中国探月科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离不开背后一支支敢于探索、善于开创的科研团队。中国航天人面对浩瀚宇宙,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主动担责、敢想敢为,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使我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新时代青年要跟随探月工程的步伐,将实现中华民族揽月之梦的勇气,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探月精神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敢于创新。探月工程取得的系列技术突破和成果,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动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航天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探月工程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新时代青年应以探月航天人为榜样,敢于开拓新局面,善于发现新难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探月精神鼓舞新时代的奋斗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在自己的领域内做“逐梦人”,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系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