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沙漠里的美术馆——敦煌石窟壁画

2023-05-09 16:25:29    美术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包容万象。本栏目将以连载的形式介绍这座沙漠里最大的“美术馆”,讲解她的前世今身、风格特征,讲述壁画里一个重要形象——飞天,洞窟天花板上的“万花筒”——藻井,以及千年前的国风动画片——敦煌故事画,敬请期待。

在中国西北的荒漠戈壁里,坐落着一座闻名世界的“美术馆”,里面有4.5万平方米的绘画作品。但它们不是画在纸上或者布上,也不是装裱在矩形的画框里,而是像壁纸一样铺满不规则的岩壁。“美术馆”不是用木材、石材搭建而成,而是在天然山崖上凿出洞窟当房子。这座美术馆就是敦煌石窟,里面的绘画被称为壁画。

       茫茫大沙漠为什么会有如此恢弘的壁画呢?这要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讲起。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少数民族共同抗击北方频频来袭的匈奴人,在公元前140年,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这次任务没完成,但这次壮举开辟了汉朝向西的探索之旅。之后,商旅队络绎不绝,慢慢走出了一张欧亚大陆的交通“联络网”,后称“丝绸之路”。

从地理上看,从中原黄河流域到西域,一路重峦叠嶂,只有一条形如走廊般的狭长平坦地域利于骆驼队通行,这条路被称为“河西走廊”。其中的敦煌地区,因其是沙漠戈壁里的一片绿洲而成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西部重镇,也是东西方商旅队的必经之地。小镇繁盛期时有十多万人口,聚集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各民族在这里互通有无、沟通交流,可谓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人们除了交换物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交流文化,其中包括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随商队来到敦煌,途径三危山时,忽见山顶被金色所笼罩,闪闪发亮,宛若千佛现身。于是,他就地在山上造出了第一个洞窟,禅坐修行,这便是敦煌莫高窟开创的由来。

之后一千年时间里,经历朝历代不断开掘,形成了千余个佛教洞窟,现存735个,洞窟里留下了数万平米的壁画。敦煌壁画营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庞大,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乃至世界都绝无仅有。

敦煌壁画不仅面积大,而且内容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壁画虽是佛教题材,但它不仅有庄严的佛像画、复杂的故事画、壮观的经变画,还有秀美的山水画、描绘人间百态的世俗画,堪称一部“千年美术史”。观众仿佛能从中体会到北朝、隋唐、五代、宋朝、西夏、元朝的历史时代气息,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出行、婚嫁、农耕、狩猎等,所以它也是反映皇亲贵族、平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佛教艺术虽起源于印度,但传入中国后一直在与我们本土的地质结构、文化信仰、民风民俗、创作思想、方法技巧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比如印度佛教石窟里的墙壁装饰以浮雕雕凿为主,而敦煌地区山体是松散的砂砾岩,不易雕凿,所以因地制宜改为大面积的壁画描绘。

       壁画形象在一千年的演变中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出新的风格和样式。比如描绘佛教场景的壁画中,佛陀、飞天经常与中国神话故事里的雷神、人头怪龙“同框共舞”。又比如北朝时的菩萨画像,受西域风格影响,多用粗壮的线条勾勒出裸露的上身,用明暗法(也叫凹凸法)描绘出脸部强烈的立体感。而隋唐的菩萨就去掉了对高光、暗部的表现,而是在平面化的面颊上描绘出精致的五官,神情更像一位优雅、慈祥的妇人。菩萨衣着飘逸柔美,表达出中国人对仙境的浪漫想象。

       最后,是什么颜料能让壁画穿越千年仍然浓郁艳丽保留到现在呢?敦煌颜料大多取材于矿石和岩石。比如蓝色的青金石、绿色的孔雀石、红色的朱砂、白色的高岭土。古代人把这些石头磨成粉末,漂洗筛制,再掺上从动物身上提炼出的明胶,用毛笔画在加工后的岩壁上。因为石头性质稳定,所以大部分颜料不易变色,只有小部分含铅元素的颜料氧化变黑。明胶最怕水,也是由于沙漠极其干燥的气候让这座“美术馆”里无比绝伦的精美壁画得以保存。(伍璐璐)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脐带》,色彩美学的“魔幻的真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