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种子与夏花

2023-05-09 16:28:50    美术报

每每提及梵高,就不由得想起他画布上仿佛正在燃烧的向日葵,亦或是犹如星云流动的夜空图。梵高在精神苦难的折磨下以至疯狂割耳的举措,也早已成为流传广布的艺术传奇。但无论梵高如何将自己“封锁”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笔下那些似乎一直在流动并充满生活意味的笔触,已凝固在他的画布上。梵高的作品就像他的人生,一直在自我追问着有关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梵高与高更类似,起初并没有选择画家的道路;不同的是,梵高于27岁时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而高更在35岁才正式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梵高在生命最后的十年里尤其是最后的两年,创作了大量作品。尽管梵高人生最后的两年里深陷躁郁症,但他一生中许多著名的作品,却大多创作于这段时间。

在世界里选择流落

无论是欧文·斯通笔下的《梵高传》,还是柯克·道格拉斯于1956年主演的电影《梵高传》,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到渴望生活、奔赴生活、找寻生活的真实的梵高。梵高在奔忙的世界里,选择了与艺术相伴流落。对于流落,作家张辛欣说:“流落,是自我放逐,有去无回,任何落脚都是临时的。”而这种“流落”又何尝不是梵高的自我放逐。

在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书信里,有这样的文字:“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生从事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这或许也是他创作油画《播种者》的缘由。

在油画创作上对于黄色的使用,就像梵高在他的油画《向日葵》中,大量明黄色的使用,或许为隐喻着太阳的光芒与旺盛的生机。而在他的油画《播种者》中,我们仍能看到背景天空中大面积的黄绿色,以及中黄色的太阳,这或许也暗示着梵高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与想象。纵观梵高一生,虽然他在世时并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是他始终以艺术追问着生活。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书信中说:“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

       种一粒种子

在梵高的油画作品中,流动的笔触,静止的画面,动静之感时常在他的画面中合二为一。但是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中,人物背景由黄色颜料堆砌而成的天空,却散发着一种停滞感。画面中人物周遭的一切都好似静止了,只有播种者在劳作。他在种些什么呢?或许,在阳光下种一粒种子,待冬去春来夏花开。

《播种者》画面中的人物、树木与耕作的土地在画面中拉出了一个三角形结构,树木上面的花,开的恰到好处,播种者是否能看到伸展枝干上的花朵呢?或许,他看不到,因为他在低头耕作,又或许他看到了,于是想种一粒种子,看它由生根到花开。倘若他能抬头多看几眼那棵树干,他或许会发现他与这棵树很像,都孤身在这乡间田野中,在那落日余晖下,独自伫立着。但是,他或许不必发现,因为现在,他与那棵树木都不再孤身了,他们都有彼此相伴,生活想来有时就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泥土的边缘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开始从日本进口陶瓷、丝织品等商品,绘有浮世绘图案的包装也就如此被引进至欧洲。欧洲的艺术家们对于浮世绘的引进与借鉴,在创作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梵高一度痴迷于日本浮世绘作品,他先后用油画通过临摹再创作的方式,临摹过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大风暴雨》《龟户梅屋铺》等作品。后来,梵高在油画作品中取名为《雨中大桥》《日本情趣:梅花》。梵高也多次将浮世绘元素加入到他的创作中,比如《唐吉老爹》《日本情趣:花魁》等。而在这幅《播种者》中,对于树木的描绘,我们也能感受到浮世绘元素的影子。

身着长衣正在劳作的播种者,背朝太阳,天空反射出丰收的颜色,一切似乎都充满生机。或许就像当生活中的意外与恐惧突袭而来时,绘画是梵高抵御生活的方式;而对于播种者来说,播种便是他抵挡恐惧的姿势。播种者身后的暮光,那般朗圆,如同一个光环围绕着他。他在暮光中劳作着,那暮光温暖地、清晰地勾画出泥土的边缘,勾勒出画面中所有物像的边缘。

       盼如夏花般绚烂

对于播种者来说,播种便是他度过漫长岁月、打磨感悟生活的方式,而他所劳作的泥土,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播种者》画面中,颜料所堆叠的深厚泥土,磨砺着播种者的身体与精神,或许在那深绿色块中,就暗藏了播种者的劳累。播种者是否知道自己的疲惫?或许,他不知道,因为他依然在播种着,又或许他知道,弯曲的手指、低弯的后背,帽檐遮蔽住了一切。

《播种者》画面中的播种者永不停息地在播种,创作这幅画面的人,也未曾停息他创作的步伐。梵高的画面,让我们能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另一真实世界,那个世界是梵高所创造的,是独属于他的,在那个世界中,似乎一切都变得浓烈了起来。

或许我们未曾读懂过梵高,或许我们能通过他的画面体悟到他的片刻所想;但想来,就像《播种者》画面中的播种者究竟长什么样子我们未曾知晓,也许这并不重要,因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方寸画布间相遇过,那永远在进行播种的、充满岁月痕迹的轮廓,已经如此般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纵使花开四季各有芬芳,我也更想将梵高的一生比喻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夏花——“生如夏花之绚烂”。罗兰说,“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薛寒冰)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脐带》,色彩美学的“魔幻的真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