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提高精神境界 培育文明风尚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黄延敏 赵海滨    2023-08-21 11:25:37    人民日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家教故事,到“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的家风家训,无不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道德精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为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提供文化支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塑造和引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家庭风气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引导家庭成员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模式。教育引导家庭成员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家庭成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汇聚协同建设合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强化相关部门协同,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推动形成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氛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统筹各类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文化讲座、家风故事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用好学校、社区、网上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发挥好博物馆、纪念馆、少年宫等阵地作用,汇聚教师、专家、优秀家长等队伍力量,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下一篇:从科学体系上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