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基金医药持仓继续下滑 基民借道ETF大举抄底

赵梦桥    2024-09-05 14:08:31    证券时报

过去几年,医药板块经历了持久的阴跌,“喝酒吃药”的信仰已经慢慢消失了。随着医药板块跌势持续,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全部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继续下降。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9.88%,环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对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占比在2020年二季度出现最高位,为18.23%,但此后仓位逐季回调。例如,2020年末,公募基金持有医药龙头股药明康德的比例一度高达30%,但截至2024年6月末,持股比例已降至21.44%。

天弘医药创新基金经理郭相博表示,自2021年开始,医药指数连续3年负收益,医药板块正在经历史上最长的投资困难期。2024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趋势性的投资窗口期非常短暂,第一段机会是在2月份医药板块中小微市值股票大跌后的超跌反弹;第二段机会是在4月底到5月中旬,医药板块在机构低仓位、第一季度业绩利空出尽后的风格高低切换。

郭相博认为,2024年上半年医药板块的投资困境,实际上集中反映了自2021年6月以来医药板块走下神坛后,行业一直面对的两大问题:一是子板块的估值中枢轮番下移,二是板块缺乏持续性主线机会。究其原因,医药板块中大多数制造业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受到集采、谈判、比价、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政策扰动,叠加防疫周期和医药反腐等行动,很多公司的国内业务呈现了很大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海外的国际化逻辑,近2年从CXO(医药外包)到低值耗材板块,却开始越来越密集地反映出地缘政治的风险。

不过,与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下降相比,基民对于医药基金似乎兴致不减,体现在医药主题ETF方面即是“越跌越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38只医药板块ETF中,有25只产品被资金净申购,其中华宝中证医疗ETF被净申购高达95.52亿份,增幅位居所有产品之首,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被净申购31.88亿份,天弘国证医药生物ETF与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份额增逾10亿份,医药主题ETF中,年内份额合计增逾180亿份。

目前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已经趋于合理,何时才能迎来反弹?有哪些细分板块能够率先突围?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展望2024年下半年,预计医药板块有望逐渐恢复成长性,其中创新药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目前创新药公司资产负债表整体呈现二八分化,优质创新药标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在手现金充沛、催化剂密集、核心逻辑进入兑现期、回归成长属性。从中长期看,创新药的成长性或将持续高于其他医药细分板块。

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杨珂也表示,创新药板块作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有望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降息周期中,创新药板块通常有较好的表现,例如,在美联储历次降息周期中,生物医药科技等重研发行业往往受益明显。另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创新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为创新药板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行业当前具备长期增长潜力。”杨珂表示。

杨珂还表示,国内很多涉及创新药的公司基本都以海外业务为主,但基本面有所分化,一部分公司因海外去库存结束,基本面企稳回升;还有一部分公司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将面临订单转移、产能外迁的影响,这会给这些公司带来新的挑战。

除了创新药以外,永赢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储可凡认为,展望下半年,医疗器械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设备更新释放需求。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是国家推动设备以旧换新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项目在下半年陆续落地,将对医疗器械公司带来实质性的业务增量。

第二,创新出海走向高端。医疗器械作为医药板块中出海体量最大的细分领域,已成为国内先进制造业出海的典范。近年,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性能提升,出海品类从中低端走向高端,相关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与利润率增长迅速。

第三,医疗反腐正本清源。医疗领域的集中反腐,虽然对医疗设备招采、新品推广进院等形成短期扰动,但也净化了行业生态,加速了不合规企业的出清,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有利于中长期竞争格局改善。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暑期文旅 新供给带来新体验
下一篇:体育赛事激发消费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