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畅通融资渠道,金融“组合拳”助力上海优化营商环境

王媛媛    2024-02-23 15:21:44    国际金融报

春节长假过后,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拼开局。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不少地方的聚焦议题。金融是实体经济血脉,畅通融资渠道、打造多元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今年的重要环节。

龙年新春伊始,上海两项新发文件皆聚焦金融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融资方式,进一步强调金融的助推协同作用。

打造更加畅通的融资渠道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印发《关于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支持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以金融高质量服务持续优化支持上海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通知》聚焦金融服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推出五大方面十六条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旨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推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通知》指出,上海将持续扩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力争到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3万亿元;持续推进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力争2024年全市首贷户新增2万户以上;建立健全纾困解难长效机制,力争2024年全市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5000亿元以上。

优化融资方式上,上海力争2024年无缝续贷累计投放超1万亿元,银行机构办贷续贷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还将试点搭建普惠金融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力争上海“保险码”平台普惠保险产品新增风险保额2000亿元以上。

聚焦服务实体方面,上海要打造供应链金融示范区,2024年实现上海重要产业链金融服务全覆盖,服务链上小微企业2.5万户以上。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2024年新增10家以上科技支行。2024年力争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以上,突破1.5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200亿元左右。深化绿色金融发展,2024年力争全市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建设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起到标杆和示范作用,对市场主体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上海一位金融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元、畅通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解决不同阶段、类型的难题,助力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与创新环节,更加快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畅通融资十六条举措,涉及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尤其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上述人士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上海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也是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加快推动我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发挥金融助推协同作用

2月18日,上海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安排,即7.0版行动方案对外公布。在过去的6年中,上海每年均在岁末年初,出台新一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到6.0版,共实施了951项任务举措。

其中,7.0版持续强调金融的助力作用。行动方案提出,在金融服务上,落实绿色融资、担保交易、电子支付等领域的相关监管政策,优化完善落地机制。推动实施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

同时,文件指出,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推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增量扩面,加强“信易贷”、银税互动、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和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主任级高级研究员纪飞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上海来说,最大的营商环境就是新一轮的开放。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可以从多方面助推和协同优化新一轮的开放营商环境。”

纪飞峰进一步分析称,金融可以积极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例如,可以便利电子支付服务提供、支持境外电子支付机构持牌经营等措施,助力经营主体提升统筹配置境内外资金的能力,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和产品面向国际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上海要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金融可提供综合化服务方案,包括跨境结算、增信融资、外汇服务、全球现金管理、全球网络服务、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服务、撮合对接服务等全方位支持。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助力工业制造创新发展
下一篇:这些不显眼商品为何畅销海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