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大模型技术对金融业意味着什么

马春阳    2024-02-27 11:20:19    经济日报

大模型技术已经开始快速“渗透”到各个工作领域,金融业也无不例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生成式AI正在席卷金融业,释放新的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目前,我国已经有6家上市银行公开发布大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信息。

金融业需要大模型技术吗?从匹配度上看,金融业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产业,而大模型技术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数据洞察理解能力,可以缩短数据间发生连接与被计算的时间,提高数据创造价值的效率。如果把大模型的能力放在金融业中去处理原有的一些任务,会对很多工作产生提质增效的效果。

从重要性上看,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赋能。近年来,我国在金融科技上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技术领域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眼下大模型技术和应用正在加速迭代和探索,可能很快催生更多新模式,未来能不能发展好、利用好大模型技术,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可以确定的是,大模型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空间广阔。以关注度正高的“文生视频”大模型为例,仅用简单的文本指令,就能生成一段具有逻辑性、大片质感的短视频,有机会让投资者更易理解结构复杂、特征各异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理财师、保险经纪人等金融从业人员的得力助手,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大模型技术有望在风险防控环节发挥出关键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模型海量神经网络数据检测客户各类行为,提高自身风险管理决策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模型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协助工作人员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查处效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在数字化时代,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当前发展数字金融的必然选择,大模型新技术则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引擎。金融机构应尽快提高认识,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探索大模型应用,逐步审慎加大相关业务投入,打造数字化人才团队,勇于挖掘新的应用模式,力争推动大模型与自身业务的有效融合,发挥出“1+1>2”的作用。但需要注意,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更要做好风险防控,特别是要重视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唯有安全可靠的技术才能真正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助力工业制造创新发展
下一篇: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