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田园综合体强村富民

赖永峰    2024-03-22 10:56:30    经济日报

春分时节,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小河村的智慧温室大棚里,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施肥、清理杂草、整理薄膜。小河村蔬菜种植户吴美清向记者介绍:“眼下正值‘贝贝南瓜’的育苗栽培初期,我几乎每天都要来棚里干活。”

几年前,小河村还是一个冷清的小村庄。2022年,小河村瞄准毗邻城区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启动了“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建设,建起千亩设施蔬菜基地,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蔬菜种植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周俊平介绍,村里以基地为依托,由县城投公司与种植大户合作入股成立蔬菜公司,采取“蔬菜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辣椒、南瓜等。蔬菜公司负责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源、全过程技术指导以及定价收购服务。农户只需管护,利润按村集体占2%、蔬菜公司和农户各占49%比例分成。周俊平说:“以前我们村外出务工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平时村里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蔬菜基地建好后,60多名青壮年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返乡承包大棚,去年全基地大棚蔬菜总收入4000余万元,直接带动100多户村民就业。”

小河村制定村庄整体规划,将进村的3米宽水泥路改造成6米宽的柏油路,打造了“小桥流水”式景观体系,并将村民空闲的青砖瓦房统一整修。

优美环境带来旺盛人气。每逢节假日,许多游客携家带口来到村里采摘蔬菜、体验农事、休闲娱乐。正在农家院里招待客人的郑爱民说,这里有新鲜的空气、绿色的食材、小桥流水的乡村美景。

昔日破旧的小河村如今焕然一新。“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也成为宜黄“乡村富美”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黄县通过完善“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139个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均超15万元。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货币政策务求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