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提升农网线路 赋能农业电气化

沈汝发    2024-03-25 15:18:44    经济参考报

3月23日,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开展10千伏汤农线导线架设工作。线路改造后,将取代原来已使用30多年的老旧线路,为春耕生产提供充分的电力保障。

“整个场区一共种植4000亩稻麦,目前正处于施肥、防治病虫害的关键阶段。”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樊丛丛说,农场共有5个电力排灌站和30个二级泵站,保障耕地用水。

同时,汤泉农场给插秧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安装了高精度定位系统、行进速度控制器等装置,改良成新型无人农机,实现水稻和小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

江北新区电力部门根据汤泉农场的用电需求,组织建设、运维等部门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现场施工负责人钱程亮说,目前已架设40多根电线杆,线路长约2公里,这不仅降低了农场的用电成本,而且大大提高春耕生产用电的安全性。

这是南京电力部门服务春耕生产的一个缩影。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电力部门赋能下,实现了电气化育秧。“传统的育秧是人工泡种、堆码、自然发热、出苗。”合作社理事长邵名文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工厂育秧流水线、恒温库进行育秧,“出苗齐、苗壮实”。

据邵名文介绍,在恒温库里,要通过热泵加热,保持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以上,产能达到400万盘秧苗,可供2万亩稻田使用。

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永宁供电所相关负责人邹来鲁说,供电部门主动上门对接,现场制定用电方案,缩短送电时长,架设了一条400伏的专线,保障育秧工厂及时投产。

在高淳区东坝街道,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用无人机为小麦施肥。一块电池差不多可以使用七八分钟,工作人员不停更换充电,保障施肥作业不停歇。“现在施肥、打药、除草、播种等都大量依靠无人机。”合作社负责人陈蓉说,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南京高淳)共产党员服务队提供了充分的电力保障,让合作社安心开展春耕生产。

在高淳区固城街道,国网南京市高淳供电公司固城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来到青蓝农场进行电力设施隐患排查。“农灌线路可能会出现跳闸、线头裸露、漏电保护器损坏等问题,要经常排查。”固城供电所运维班班长谢大春说。

3月以来,春耕春灌全面铺开,农村用电需求激增。据国网南京市供电公司介绍,公司全面做好春耕期间供电服务。截至目前,春耕平均接电时长压缩30%;巡查春耕春灌线路912条,春耕春灌配变台区593台,出动抢修车辆123车次;检查排除用电安全隐患117起。

(新华社南京3月24日电)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ETF盛宴下“卷”出新高度 前瞻性布局尤为重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