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增持 18年来首度“转正”

陈见南    2024-03-29 14:44:28    证券时报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截至3月28日,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净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这也是2007年以来同期首次出现股东净增持的情况。18年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减持金额首现“转正”,与监管部门针对减持乱象的一系列新规密不可分,也彰显了“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的积极成效。

从净增持金额看,年内股东净增持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34家,增持金额最多的是东方盛虹,其间累计增持18499.14万股,增持金额合计近20亿元;其次是南京银行,增持7986.85万股,金额超7亿元;苏州银行获股东增持超6亿元,增持金额位居第三。

整体来看,年内股东净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为近18年来同期首次出现股东净增持,扭转了2007年以来同期股东资金持续净流出的态势。此前有4个年份同期股东净减持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2015年、2020年、2022年和2023年。此外,2021年同期股东净减持金额超过998亿元,2008年、2013年、2014年、2017年和2019年同期股东净减持金额均超200亿元。

今年来股东净增持公司数量逼近历史同期高峰,达575家,为2007年以来第三高水平。此前2016年及2018年同期分别有611家和585家公司股东净增持。值得注意的是,年内股东净增持个股占比,即股东净增持个股数与出现股东交易的个股数量的比值,也创出18年来新高,达65.27%。

股东增减持变化彰显A股价值取向。数据显示,股东净增持超过亿元的个股,年内平均下跌0.67%,远远低于股东净减持超过亿元的个股跌幅,后者年内平均跌幅超过10%。

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有330家A股上市公司抛出了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下限接近86亿元、增持上限超205亿元。其中,通威股份、荣盛石化获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拟增持10亿元至20亿元,生益科技、中核钛白、海康威视等近20家公司获控股股东、高管等拟增持至少亿元。

承诺不减持的公司数量也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有近200家公司年内披露股东承诺不减持公告,涉及相关主体近500个,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同时,计划减持的公司数量也明显下降,仅有不到200家公司公告减持,数量创出多年来新低。

监管层从制度层面持续规范减持行为,成效显著。去年8月27日,证监会发文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3月15日,证监会表示将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全面防范绕道减持。

在监管层加强减持监管的同时,A股市场增持回购等行为也得到更多支持。近期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近600家公司积极响应,涉及众多A股行业龙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各项新政组合拳成效显著,A股市场生态显著好转,股东回报得到有效提升,有望促进资本市场长远高质量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