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青岛船海产业向高端迈进

2024-04-18 11:21:01    经济日报

本报青岛4月17日讯(记者刘成)连日来,青岛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的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位于海西湾的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正全力开展旅大5-2CEPC组块装船前的栈桥管线保温、出海备料等工作。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付文介绍,为确保完成海上施工计划,项目组织提前开展井口管线预连接施工,待天气转暖后进行工艺系统水循环调试工作,为后续海上机械完工抢抓工期。

与此同时,“海洋石油122”圆筒型FPSO、巴油P79、渤中26-6等多个国内外项目也在有序建设中。其中,有着“超级能源碗”之称的“海洋石油122”圆筒型FPSO,即将迎来下水作业的重要节点。眼下,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管线安装和设备调试工作。预计今年4月底,这个“大块头”将被运往南海,成为开发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

近年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深水关键装备等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积极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今年将运行17个项目,预计全年钢材加工量超过24万出货吨。

走进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各种型号的船舶发动机,这些设备将应用于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大型远洋船舶。截至目前,该公司手持各类型号发动机订单量突破300台。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佃涛介绍,2024年和2025年产品生产计划已排满,生产产能计划利用率达到100%。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是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行业的重点企业。依靠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创新,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两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刘佃涛表示,通过协同创新,近几年企业正在开发以甲醇和氨为燃料的新型低碳环保型船用发动机,其中首台氨燃料发动机预计在2025年交付应用。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由东向西依次分布海西重机、海西重工、北海造船、中船发动机、海油工程青岛公司等5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

当前,青岛正通过推动技术强链,打造中国北方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中心,使船舶制造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迈进,海洋装备由近海向深远海进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青岛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产业的鲜明标识。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墨西哥经济增速何以“领跑”拉美地区
下一篇:硬措施优化软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