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提质守信重回报 北交所公司分红意识强

吴科任     2024-05-06 09:31:41    中国证券报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途径。在新“国九条”下,北交所新规放宽了审议权益分派方案的时间要求,但对分红不达标的北交所公司暂不实施风险警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年报期间,共有218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数的87.9%;现金分红总额达58亿元,七成以上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现金分红覆盖面提升

今年以来,北交所倡导上市公司开展“提质守信重回报”活动,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推出现金分红、股份增持、回购等方案或举措,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从目前情况看,北交所公司延续了分红率较高的特色。

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年报期间,分别有144家、154家、218家北交所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对应占当时全部公司家数的83.72%、83.70%和87.9%,拟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9.5亿元、41.55亿元和58亿元,派息覆盖面实现提升。

在上述218家北交所公司中,七成以上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较2022年年报期间有所增长。比如,华洋赛车拟“10股派8.93元”,共派发现金红利4997.72万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97.41%;天力复合拟“10股派7元”,共派发现金红利7626.5万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85.84%;青矩技术拟“10股转4股派16元”,共派发现金红利1.08亿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53.47%等。

北交所上市公司坚持现金分红的底气来自业绩向好。在2023年实现盈利的北交所公司中,有96.02%的公司拟进行分红。以锦波生物为例,公司2023年度权益方案为“10股转3股派10元”,共派发现金红利6808.6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99.96%;归母净利润约为3亿元,同比增长174.60%;扣非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增长181.02%。

又如五新隧装,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76.34%;实现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10.55%。公司2023年度权益方案为“10股派3元”,共派发现金红利2628.27万元。

在股份回购方面,2023年共有5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方案,回购金额合计10.69亿元;超过50家公司披露“董监高”人员增持公告,看好企业发展,大幅提振市场信心。

分红监管差异化安排

近年来,国家对上市公司分红愈加重视。比如,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举措包括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等。

修订后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0号——权益分派》于4月30日正式实施。此次新规放宽了审议权益分派方案的时间要求,让上市公司自行灵活确定分红时间,且可以一年内多次分红。同时,新规明确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期经审计未分配利润为基准。

区别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对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暂不实施风险警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考虑到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经营业绩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留存利润可用于扩大企业规模、抗风险储备等,不宜强制实施现金分红。同时,北交所开市运行时间较短,多数公司上市时间还不到三个完整会计年度,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及公司经营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北交所暂不将分红不达标作为减持的前置条件,而是设置亏损减持限制。指南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中,北交所自愿分红的公司较多,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分红比例已经不低。考虑到北交所公司普遍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将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与公司经营情况绑定,有助于提升其稳健经营意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这些差异都是基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市场定位。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资公募最新持仓曝光 偏好能源和科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