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县域旅游成为新风尚,小景点能否撬动大市场?

胡欣红    2024-05-08 10:24:11    工人日报

据5月6日新华社报道,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延续火爆态势,不仅大城市“挤”,小城市也“挤”。数据显示,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景区和酒店客流量涨幅显著高于三线以上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将目光转向小城市。

提起旅游,每逢假日“人从众”的场景,让很多被“挤怕了”的人望而却步。另辟蹊径,寻求能享受到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新去处,成为很多人的共同选择。

旅游的本质在于放松身心,享受美好。很多小众目的地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价格较低,可以承接人们的出行需求。在非热门目的地,游客能远离人潮,更容易接触到当地人的生活,品尝到地道的美食,甚至有机会参与一些当地的传统活动。“小而美”的小众景点因其独特性和原生态的风貌,满足了游客对于新鲜感和特色体验的追求,这种体验正是许多游客所追求的。

县域旅游成为新风尚,借此东风撬动更大的文旅市场,需要总结经验,抓住机遇。一者,在本地资源上多一些保护,少一些过度开发和千篇一律。得益于那些未受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小众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更加原始,人文风光更加淳朴,更容易被年轻人在网上“种草”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

二来,“假日经济”升温提示小众旅游目的地提升服务品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达到140%,远超一二线城市的增幅。很多游客的直接体验是:体验好,价格还不贵——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市更具性价比。因而,把“县域文旅热”这把火烧好烧旺,必须做到标准先行、提升服务、打造品牌。

流量就是财富。县域旅游的兴起,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也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小众景点的发展,需要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的调整,深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艺术、美食等元素的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拓宽文旅市场的发展空间。

让小众景点撬动文旅“大市场”,让县域文旅供需两旺成为一种旅游常态,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诸暨:西施故里盘活富民“水经济”
下一篇:降准降息有空间 助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