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4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7日招标发行

贺觉渊    2024-05-14 15:33:13    证券时报

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和《关于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5月17日招标发行,到11月15日发行完毕,发行期限品种包括20年、30年、50年,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3次,均按半年付息。

在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备受市场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终于明确首发日期。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品种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数量为400亿元,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与2020年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类似,为记账式国债,利率通过国债承销团成员招投标确定,随行就市。专家指出,这意味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确定为市场化发行,可在二级市场交易,交易价格将根据市场情况波动。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市场化发行增加了发行过程的透明度,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更准确反映市场利率水平,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提高发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还在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跨市场上市流通。个人可以在银行柜台、线上平台和证券市场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允许流通和转让。

日前,针对今年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在《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多数市场机构认为,今年超长期国债以市场化方式发行,既能够缓解当前市场缺乏安全资产的现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债市场规模。

上海交通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定向发行,央行操作空间更为主动、市场也更易趋于稳定,公开发行方式下的国债定价更加公允,购买国债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能更加市场化地推动国债市场建设,并有效提升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效果。

除了即将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后续每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数量都未公开,为后续发行工作留下了更多悬念。

不同于此前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在两个月内基本发行完毕,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从5月中旬开始招标发行,持续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其间将发行22次。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发行节奏将较为平缓,这有利于避免因集中发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在伍超明看来,未公布每期发行金额,可以为后续根据实际资金需求调整发行计划留出空间。同时,通过拉长发行时间,财政部也可以依据债券市场需求情况和宏观经济走势,适时调整后续每期的发行规模,减少因大规模集中发行可能带来的市场压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点开花 期货交割效能全面提升
下一篇:把握产业发展趋势 推动设备更新改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