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硬科技”铸造“强品牌” 央企加力布局原创技术

王璐     2024-05-15 10:56:01    经济参考报

铁塔智能体、“深海一号”能源站、马蹄形盾构机……在5月10日至5月1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大国重器”集中亮相、“科技利器”持续上新、品牌出海步履坚实,展示了国资央企的新动向和中国品牌的新活力。

围绕创新,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近期动作频频。下一步,将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体系超前布局,特别是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力度,力争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前沿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边缘计算、AI算法、行业大模型、铁塔智能体……走进中国铁塔展台,一座挂载着广播、气象、无人机巢等诸多设备的铁塔模型引人注目,生动展示了其丰硕的创新成果。

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铁塔强化人工智能算法、6G等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利用超过210万站址资源“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优势,形成了铁塔共享平台和中高点位实用物联网平台。目前已有超22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环保、农业、交通等4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

“科技利器”赋能千行百业,“大国重器”展现硬核实力。首次亮相中国品牌博览会的中国海油带来了“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绿能港”沙盘及“璇玑”系统实物模型等22件展品,让前来“打卡”的观众深入了解海洋能源全链条前沿科技成果。

据介绍,“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从300米深水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正在全面建设,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项目。

南方电网展出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以及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国家电投CAP200T一体化小堆模型首次和公众见面,未来可广泛用于居民供暖、海水淡化等领域;中铁装备研发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等创新产品,远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去年相比,今年参展央企数量从38家增加至52家,中国品牌实力更强、市场也更广。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的创新。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务院国资委遴选了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推动央企开展创新统筹谋划与系统部署。2023年,央企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元。

今年央企创新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开展第二批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央企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两批布局后,共有58家央企承建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记者注意到,央企在创新方面也动作频频。例如,中国铁塔统筹布局了14个科技创新领域,加大对边缘算力网络、视频AI算法,中高点位物联网、能源新材料、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组建成立中国铁塔雄安、南京、天津、郑州、杭州、成都六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华电高标准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华电分室,加强燃机、氢能、工控软件、人工智能等4个创新联合体以及“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建设。

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国资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4月底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建议相关企业今年上半年对创新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审视,该调整的调整、该优化的优化。要对基础研究、前瞻性颠覆性研究,建立中长周期考核和差异化支持制度。

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加大第一、二批策源地建设力度,结合实际加快推进“鼓励关注类”策源地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推动央企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点开花 期货交割效能全面提升
下一篇:农行广西分行:金融助力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