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更好尊重中小股东分红意愿

李华林    2024-05-23 17:45:54    经济日报

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分红,近期出现了可喜变化。多家上市公司就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公开向中小股东征求意见,表示要增强公司分红透明度,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分红大多由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说了算,中小投资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此次就利润分配征求中小股东意见,实属少见。这既是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提升的表现,更是回报投资者意识增强的直接反映,值得肯定和推广。

也有人说,A股市场的问题在于“铁公鸡”多、分红有待提高,上市公司只要愿意分红就是好的,是否征求中小投资者意见的意义不大。实则不然。上市公司分红涉及利益群体广泛,受其发展阶段、长期财务规划等多种因素影响,分多少、什么时候分、按什么节奏分等均大有讲究,并非只是简单的多多益善。能不能平衡好各方利益,有没有充分尊重中小投资者意愿,是衡量分红质效的一把标尺。

从过往经验看,并不是只要分红就能赢得投资者叫好。表面上,分红尤其是现金分红相当于普降“红包雨”,大中小股东人人有份,但实际受益群体并不均衡。相较于中小股东,大股东持股成本更低,且持股数量巨大,在现金分红中占据优势。有的上市公司动辄分红上百亿元,看似慷慨大方,其实蛋糕的大部分都被少数大股东切走,中小股东只分得一小杯羹。加之部分投资者持股时间短,分红还要缴纳红利税,回报更是打了折扣,因而对于某些企业的分红并不买账。

部分上市公司分红决策不透明,缺乏科学合理性,也让投资者心生不满。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多年不分红,却在某个年度将历年滚存的未分配利润一次性分光,中小股东得到多少实惠不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令人担忧;还有的公司明明业绩巨亏却大手笔派现,在普通投资者缺乏话语权的背景下,难免让人生疑,如此分红究竟是为了回报投资者,还是变着法子给大股东发“红包”?

分红制度旨在有效增强投资者回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不能提升大多数中小股东的获得感,“一厢情愿”式分红,显然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因而,广泛听取中小股东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不失为高质量分红的办法。

监管部门一直倡导上市公司真诚回报投资者,在分红问题上充分尊重中小股东的意愿。去年12月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提出,对现金分红具体方案进行审议前,上市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此次多家上市公司就利润分配方案公开向中小股东征求意见,正是回应监管部门要求,是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次有益尝试。

当然,征求意见不能只是装装样子,给了中小股东发声的“话筒”,还要让中小股东说话管用。对于其提出的合情合理、条件具备、可以办成的意见和建议,理应充分重视并及时采纳,确保投资者话语权真正落地,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上市公司成长红利,进而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更好活跃资本市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已做好下达准备
下一篇:中国邮轮经济持续向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