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深化5G网络共建共享

2024-05-24 16:05:00    经济日报

拓展5G共建共享范围、创新共建共享举措,将为行业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电信运营商要继续优化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让用户真正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红利。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四大电信运营商日前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这与每个手机用户密切相关。当我们的手机号所属运营商在使用地区没有5G网络覆盖时,不用换卡换号就可自动接入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这是5G网络共享的重要举措,也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继续深化,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用户体验。

5G异网漫游商用,将有效提升边远地区5G网络覆盖水平和用户5G服务体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家电信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4亿户。5G网络不时被网友吐槽信号差,仍处于建设期、部分地区尚未覆盖5G信号是重要原因之一。5G异网漫游商用将实现5G网络快速覆盖,减少信号盲区,提升用户5G网络体验,尤其是让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用户共享5G网络服务,缩小数字鸿沟。

5G网络共享,有助于赋能千行百业。5G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赋能作用显著。如果边远地区、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面扩大了,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也将加快。比如,5G+农业,能打造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5G+农村直播电商,可以帮助农民丰收又增收;5G+医疗、教育,可提升边远地区公共服务。多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全面提升宽带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正是为了打通各个地区高质量发展信息大动脉。

推广5G异网漫游商用,有现实市场需求。去年5月17日,我国在新疆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单日漫游用户数、漫游数据量、漫游通话时长分别超过3.4万人、2000GB、200小时,既验证了5G异网漫游现网商用可行性,也反映了巨大市场需求。5G异网漫游商用无疑能有效减少重复投资,如果能做好合理的跨运营商结算,综合评估5G网络覆盖现状和建设规划、建网成本、用户规模等因素,按需开展5G异网漫游合作,推广步伐将更快更远。

5G异网漫游商用,本质上还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约利用存量资源,能共享不新建。”本着这一原则,从2014年应共建共享要求而生的中国铁塔公司,到近年来电信运营商联手共建5G网络,共建共享一直是5G网络建设的主旋律。电信基础设施属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公共基础设施,采用适度超前建设原则。5G虽有高性能,但投资成本也很高,实现收益却没有那么快。因此,有着竞争关系的电信运营商愿意联手,说明共建共享能减少投资,还能达成优势互补,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进一步深化共建共享,才能做大数字经济这块蛋糕。电信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5G应用已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融合,加快5G演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聊天机器人、智能搜索、文本生成等应用中推广普及。拓展共建共享范围、创新共建共享举措,将为行业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共建共享并不意味着网络质量和服务打折扣。以此次5G异网漫游商用为例,这是全球首创,在技术上必然面临不少难点,包括推出支持5G异网漫游的手机和软件,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做好网络协作管理、跨运营商结算等工作。随着5G用户和应用越来越多,共建共享也要充分考虑用户规模和网络承载能力,解决带宽倍增、多频共存引发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网络共享了,服务不能降维。电信运营商要继续优化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让用户真正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红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募基金规模首破30万亿元大关
下一篇: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激发活力 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发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