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国企重组频落子 产业链整合料迎新突破

刘丽靓    2024-07-15 10:09:39    中国证券报

中航电测百亿元级并购过会、中钨高新拟收购柿竹园100%股权……突出主业,向“新”而行,国企重组整合大戏连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基础设施、资源循环等领域央企重组整合或迎来新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央国企重组整合明显提速,对传统行业的优化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快。新经济和传统产业整合有望受到市场更大关注。

央企整合动作不断

今年以来,央企重组整合动作频频。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明显提速。7月11日,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会议结果出炉,中航电测发行股份购买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交易事项获得审核通过,交易作价174.39亿元。

7月5日,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中钨高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公司本次重组方案。

此外,中国电信拟设立一家集团直管专业公司“天通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中国电信卫星公司和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相关资源。

传统产业专业化整合向纵深推进。6月15日,中成股份公告称,国投集团将其直接持有的中成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通用技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9.79%的股份。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5月6日,盐湖股份公告称,青海国投拟与中国五矿在合力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由中国五矿控股)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国资企业有望继续凭借高市场占比与高并购成功率成为并购重组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国金证券分析师杨佳妮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型央国企实施的产业并购有望引领下一次并购热潮。

地方国企重组浪潮涌动

放眼全国,多地国企重组整合浪潮涌动。在江西,国旅联合7月4日公告称,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江西国控持有的国旅联合控股股东江旅集团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西长天集团。据了解,通过实施长天集团与江旅集团重组整合,将聚力打造省级旅游龙头企业,争当全省旅游产业“链主”企业。

在宁夏,近日,宁夏国资委召开区属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布局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会议要求,加大重组整合,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聚集。

在山东,威海市政府6月25日披露了威海城投、产投、文旅三大集团的整合重组情况——由城投集团吸收合并交投公司,同时,将城建集团整体划入城投集团成为其子公司,作为城投集团整合内部房地产开发板块的平台。

知本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与地方国企有关的专业化整合重组事件共38起,聚焦于房地产管理和开发、化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近日表示,国企之间,特别是央企与地方国企、各地国企之间,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广泛挖掘合作场景,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推进各方优势互补、资源融合、错位发展、互利共赢。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在更大范围内、不同层面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新经济和传统领域并购重组料加快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央国企重组整合事件数量同比增长120%。

“今年以来,央国企重组整合明显提速,对传统行业的优化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快。”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研究员郝慧慧说。

国资委早在今年初便提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解学成认为,随着产业整合加快推进,化工、电力、公用事业等行业并购案例呈现活跃态势。新经济行业如互联网软件、医疗设备及电力设备等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利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可快速布局新兴经济领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国企改革及供给侧改革推动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新经济和传统产业整合有望受市场更大关注。”解学成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月CPI同比继续上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