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8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8.5% M2增速连续两个月持平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将着手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

贺觉渊 孙璐璐    2024-09-14 10:45:54    证券时报

9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43万亿元,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32万亿元,8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

从总量指标看,8月末,广义货币(M_[2])供应量同比增速维持在6.3%,连续两个月增速持平;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与社融存量两项指标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

8月末,狭义货币(M_[1])供应量同比降幅达7.3%。M_[1]主要是单位活期存款,也有观点将M_[1]视为企业流动资金状况的反映。业内专家表示,M_[1]会受到短期特殊因素的扰动,近期M_[1]增速持续下降主要与治理手工补息、存款向理财分流、存款定期化等因素有关。从存款整体看,近期存款总量仍保持增长,但活期存款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一定分流。

从信贷社融数据看,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于市场预期值,但同比仍有所下降。

央行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由一季度的71.6%回落至55.1%,是200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业内专家表示,过去我国贷款需求相对旺盛,信贷增长放缓主要是受供给侧约束,现在贷款需求指数和贷款增速同向下降,表明信贷增长从供给侧约束转向了需求侧约束。

细看信贷分部门数据,在8月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票据融资增加5451亿元,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不过,当前表外票据“池子”正明显减少,未贴现的表外票据余额已自历史高点的7万亿元降至目前的2万亿元左右,反映出未来票据融资难有较快增长。

细看社会融资规模分项数据,前8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78万亿元,同比多2031亿元,成为社会融资的支撑项。企业通过债券替代信贷,也是我国发展直接融资的体现。

对于8月金融统计数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8月数据主要有三个特点: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

信贷结构方面,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9万亿元,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利率水平方面,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48%,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持续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做好“三个强”助力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