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一批老商场在升级改造中瞄准二次元商机,吸引年轻消费者——

“谷子店”带火老商场

孔德晨    2024-10-09 10:16: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没有小排球的吧唧(徽章)”“哪里有卖光夜‘谷’(游戏《光与夜之恋》的周边商品)”……周末上午,位于北京市西单商圈的华威大厦格外热闹,一群“吃谷”的年轻人聚集于此,给老商场增添新活力。

谷子是英文“Goods”的谐音,代表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喜爱这些产品的年轻人购买这些产品的行为被称为“吃谷”。近来,一批老商场在升级改造中瞄准二次元商机,引入“谷子店”“谷子市集”,收获了大量年轻顾客。

在华威大厦商场四层,这里经常举办二次元空间市集等活动,几十个摊位展示着各类动漫IP的卡牌、贴纸、徽章等周边产品,让二次元爱好者尽情挑选。记者注意到,这些摊主大部分都是拿出自己之前收藏的产品前来售卖,有许多都是大学生或中学生。“之前抽到的卡牌有的自己不喜欢,就想在市集中出售,也会和其他摊主交换。”中学生晴晴几乎每周末都抽出一天时间,参加商场的二次元市集。市集现场,几十个摊主多是如晴晴这样的二次元爱好者,在欢乐的气氛中,她不仅用自己的“谷子”换了些零花钱,还结识了不少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

“‘谷子’店为商场赢回客流提供了契机。”华威大厦负责人史长征告诉记者,今年前7个月,二次元业态集中的三层整体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商场整体客流也实现了增长。

其他商圈“谷子经济”也同样火热。在北京市海淀区,由批发市场改造而成的新商场嘻番里,如今被二次元爱好者称作“吃谷大楼”,丰富的动漫IP周边商品和市集活动,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在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和银泰in88,也在升级改造中引入了大量二次元业态。在崇文门商圈,搜秀城集中引入了大量二次元店铺,成为“吃谷”目的地。记者打开小红书APP搜索北京“谷子店”,不少网友总结了“吃谷”路线图,引发热烈讨论,“在北京,吃谷人的天堂遍布各大商圈!”

不仅是北京,“吃谷”正成为国内多个大城市的消费新时尚。在广东广州,地王广场一改大半年前的寂寥,变身“吃谷”年轻消费者的热门之地;今年2月改造后的陕西西安银泰城,成为西北首家二次元经济产业聚集地……“谷子经济”不仅拯救了不少濒临衰败的老商场,其背后所蕴藏的二次元文化,更成为推动城市‌新型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看来,“谷子经济”的火热背后是当代年轻消费者更注重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体现,“吃谷”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年轻人将精神热爱寄托于“谷子”,激发了消费潜力和活力。

近年来,二次元文化从小众圈子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二次元经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基础极为广泛,2021年时已经达到约4.6亿人,当年中国二次元内容产业市场规模约632亿元。随着二次元文化进一步渗透更多年龄群体,2024年二次元市场的规模估值已达到1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

随着“谷子店”大量涌现,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面临同质化风险。“逛了一圈,每家店的谷子感觉差别不是很大。”有消费者打卡王府井的“谷子店”后发出如此感叹。记者注意到,一些文具店、杂货店也开始进入这一赛道,在店内入口处开辟出“谷子”区域,用来吸引客流。

也有消费者建议,希望“谷子店”能开在更舒适、有休息区,可以兼顾吃、喝、玩、乐的地方。“有些商城店挺多,但是能休息的地方很少,我更喜欢可以逛逛歇歇的谷子店。”正在华威大厦餐饮区休息的00后小佳对记者说。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表示,“谷子经济”本质上是年轻力商业的表现形式,而年轻人消费热点变化快,要不断带给他们新鲜感。“谷子店”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老商场带来人气,但想要长久保持,还需要进行大量投入。此外,对于当前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主体,孙佳山建议,“谷子”热销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监管和引导,从而有效引领青少年价值观,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前8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8%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