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畅通实体经济的“筋络”

汪鸣    2024-03-13 10:49:47    学习时报

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这就鲜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根本指引。
  发挥物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西部资源、东部产能等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围绕内需体系构建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现代物流既要适应更要引领这种经济空间新结构优化,提高我国经济运行整体效能。一是打造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性物流运行网络。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推动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性高效网络运行系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二是构建服务内需主动力阶段的现代物流系统。加快匹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流通道网络方向、能力、组织方式再造,强化集聚、分拨、配送功能,培育高效中转分拨组织新优势,提升要素资源高效聚集与辐射能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物流发展环境。三是构建物流与经济空间适配的发展生态。以重大枢纽建设和通道网络塑造为基础,创造支持和引领产业合理布局的条件,推动枢纽经济区建设和枢纽经济发展。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平台经济。结合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推进通道经济培育,在创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过程中,实现物流发展和物流战略价值提升。
  发挥物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性作用。现代物流是供应链集成的关键手段,通过物流服务创新,突破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生产环节轻物流供应链建设的思维,有效串接上下游、生产消费,形成更有价值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高效串接产业链供应链。当前,通过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赋能,支持物流进行供需最小化的匹配,使得现代物流走上产业组织的舞台,为柔性生产和个性化消费的规模集成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这种特征在电商物流和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也奠定了物流引领产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将物流高效串接产业链供应链的认识从生产领域拓展至消费流通领域,建立生产消费流通循环运行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模式。现代物流发挥产业组织作用和具备产业组织功能,要求物流成为规模经济运行下更好串接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运行现代化的手段,通过推进物流供需的精准匹配和高质量规模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有机协同,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产业运行现代化。三是提升经济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发挥现代物流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载体的功能和作用,营造以物流成本、效率为核心比较优势的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发展环境,通过集中物流运作、集成服务功能、串接上下游供应链服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加快存量产业量质并增、增量产业培育发展,提升经济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挥物流突出科技创新场景应用、培育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作用。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现代物流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按照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重塑物流体系,为存量产业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塑造,为增量产业基于辐射功能扩张,提供全方位系统运行支撑。一是更好支持技术革命性突破发展。既要立足物流行业发展创新,构建技术、应用、供需衔接的物流产业新场景、新生态体系,促进物流服务和装备技术应用领域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进智慧物流技术和服务等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也要着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应用提供支撑,深化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发展系统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强大的制造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相互引领支撑的发展体系创新,加快培育供应链组织新场景、智慧物流供应链新生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二是更好支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从深度挖掘物流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应出发,为各种生产要素高效、低成本、大范围流动和配置奠定坚实的物流效率基础。从更为集约、高效、绿色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着眼,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着力降低产业布局重构的物流综合成本,为全局性的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区域性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供具有国内国际两大辐射能级的物流成本比较优势环境。从提高物流重大枢纽、重大平台的要素集聚水平发力,强化供应链集成组织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制造与物流两业融合生态建设,培育串接全链条、衔接产供销、服务生产与消费的现代流通体系。三是更好支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加快破除物流发展中存在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推进交通运输与物流融合、物流与产业统筹发展,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快形成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等发展新范式,有效承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契合我国大国经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特点,加快完善国内国际一体的物流通道网络系统,系统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国际供应链的物流组织能力、成本竞争力和全链条掌控力,为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下一篇: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