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国家公园 > 正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民生温度

2024-01-24 16:05:48    中国绿色时报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民生保障,在2023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发展叙事中,讲述的依旧是温暖。它就像一把房门钥匙,园区居民有了它,也就有了安稳的“家”。

2023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组建。面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长、人虎相遇事件持续登上热搜的实际,虎豹局果断调整战略,从园区居民反映最强烈、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多措并举,持续拉升民生保障的温度。

“一户一岗”助力生态管护

随着虎豹越来越多,园区的管控措施亟须不断升级。居民生产生活不同程度受到限制,并缺少专门管护力量,很多“卡口”无人可守,全民保护的氛围很难形成。

为解决这一问题,虎豹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出台《村屯生态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和《森工企业生态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把与虎豹公园密切相关的村屯居民和林场职工家属选聘为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每户每年按照1万元标准支付管护经费。

“我们是2023年成为虎豹局生态管护员的,没想到每一户都给了名额。现在我们不仅能保证原有的生产生活,还可以通过生态管护获得更多收益。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这是一年中虎豹公园里听到最多的声音。

如今,走进虎豹公园的每一个农户家里,几乎都能看到“虎豹公园生态管护员”的标识。这些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原住居民,变成了看山养山也靠山的生态管护员,切切实实从国家公园建设中体会到了获得感,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建设物理围栏防范人兽冲突

随着管控措施的升级,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越来越少。但虎豹越来越多,开始不断造访村屯林场,严重威胁园区居民安全。为此,虎豹局再次派出专项工作组,走遍虎豹公园每一个村屯林场,因地制宜,一村一设计、一场一方案,编制了系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物理围栏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以防虎豹进村为重点目标,增加围栏的高度和强度,让最能跳跃的虎豹也“望村兴叹”。扩大围栏的范围,把农户的土地和山林也围在里面,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架起一道安全屏障,人和野生动物各安其所,互不打扰。

2023年,16个重点村屯林场的物理围栏设计方案成功获批,前期投入建设的40多公里围栏和预警监测系统已经施工完毕,树立在村屯和林场周围,日夜守护着居民的安全。12月18日晚,大兴沟片区接到北青沟林场报备,辖区居民点发现疑似野生东北虎踪迹并拍到监测视频。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一只东北虎在深夜造访了这个村屯,但它围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新建的物理围栏徘徊数圈后悻悻离开。物理围栏真正挡住了老虎,挡住了侵扰,守住了安宁。

完善生态补偿筑牢安全底线

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将虎豹公园内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经科学评估后合理补偿,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创新经验。这一做法使公园里林农百姓因保护野生动物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兽对立,有效促进了生态改善和人兽和谐。

但是随着野生动物种群的快速恢复,特别是虎豹数量的不断增加,园区外野生虎豹肇事案件不断上升,群众人身财产损失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虎豹局再次成立专项工作组,认真总结试点期间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的经验,与吉林、黑龙江两省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扩大保险理赔范围,将虎豹公园“天窗”内的所有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和公园外野生虎豹造成的人身损害,全部纳入保险补偿范围,兜牢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截至2023年11月,虎豹公园共受理野生动物造成损失报案4800余件,理赔总金额1010万元。园区内外的群众都吃上了“定心丸”,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人和野生动物不再那么对立,人与自然和谐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没有终点。随着虎豹种群的壮大和扩散范围的增加,虎豹公园的民生温度也在逐年增长。虎豹公园的全体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矢志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要,才能更好彰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吴林锡 刘奇)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扎实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 讲好中国自然保护地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