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深深的一个鞠躬

王明婕    2024-01-02 15:45:52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那是一个与往常一样忙碌的星期一。专家诊区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有的拉着行李箱,有的拿着一袋袋影像片子,满脸焦急地在诊区里等待着。炽热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把诊室的温度带得跟门外一样火热。

我坐在诊室里,一个接一个地接诊着患者。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门外等待的患者越来越少。眼看到了午饭时间,终于叫到最后一位了,我朝门口望去,一群家属簇拥着一位老奶奶慢慢走进来。

我曾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每次门诊到12点以后,就要和患者说一声“让您久等了”,来减少患者等待一上午的烦躁情绪。

今天,像往常一样,我习惯性地说了句:“您来坐这里,让您久等了。您是怎么不舒服呢?”同时,我也用目光打量着她。老奶奶面容清瘦,花白的头发整理得干练利索,但表情有些紧张。家里的几个儿女看上去很是孝顺,围在一旁满脸的关切。

听患者把整个看病经过讲完后,我大概有了判断,可能是常见的真菌性鼻窦炎。追问了既往史,又看了带来的鼻窦CT片子,这个诊断就更明确了。

但老奶奶似乎还有话想说,但又迟疑着说不出来。终于,女儿着急地说:“大夫,我们当地医生说,可能是肿瘤,让我妈马上做手术,您看是肿瘤吗?我们全家人都急坏了,我妈也睡不着觉,想着一定要到北京的大医院来找医生再看看才能放心。”

原来,老奶奶全家人簇拥着来看病,是担心她患了肿瘤啊。看到这家人的担忧,外面也没有等待的患者,我就从发病的易感人群、影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手术后的综合治疗和随访等内容,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起来。

记得当研究生的时候,跟着导师查房,导师说:“患者来到医院看病,医生除了治疗疾病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疾病的防治知识。患者平常很难得到相关的科普知识,我们一定要通过跟患者的接触,把这些知识传递出去。”

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导师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每次遇到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清的时候,我都会抓紧时间把相关知识传递出去,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虽然会多花一点时间,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像往常一样耐心地讲解着。老奶奶认真地听着,紧张的表情渐渐放松下来,频频点着头,看着我激动地说:“我看病这么多年,今天终于把这个病搞明白了,心里也踏实了。谢谢你大夫。”说完,她站起身来,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90度的躬。

长辈给我行这样的大礼,我怔住了,赶忙站起来鞠躬还礼。我只是做了件习以为常的小事,却得到了患者如此的回馈,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不禁联想起之前发生在病房里的一幕。

那是一位老大爷,70多岁的年纪,患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属于难治性鼻窦炎。他患病多年,忍了又忍,直到双侧鼻腔长满了鼻息肉,无法正常入睡,才来到医院看病。

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我顺利地切除了双侧鼻息肉,开放了全组鼻窦。大爷从手术室送回了病房,我也像往常一样,到病房看望术后的患者,告知一些注意事项。

回到病房后,大爷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鼻腔特别通畅,完全没有堵塞的感觉。长久以来第一次能够如此顺畅地用鼻腔呼吸,他又惊又喜,看到我来看望他,激动地给我深深鞠了一躬,说:“王大夫,太感谢你了,这么多年,我终于可以顺畅地呼吸了!”

我也深深给大爷鞠了一躬。我只要尽心做好医生分内的工作,就能为患者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改善,并感受到他们由衷的欣喜。在弯下身的那一刻,我深深领会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价值和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被尊重、被信任比黄金更宝贵,医与患之间的温暖是人间最宝贵的真情。

“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患者,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流光溢彩,而在于如何向患者奉献天使般的温情。”这是医学大家吴孟超的名言。从医的十几年时光里,我不断践行着这句话,也不断收获着医与患之间的温情。

行医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每当工作到疲惫不堪,每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每当有颓废懈怠的情绪,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些对我信任、尊敬、鼓励、帮助的患者,就像电影片段一样闪现在眼前。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战胜眼前的困难和负面情绪,给我继续前进的动力,为了这样一群可爱的患者,我吃点苦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朝大医孙思邈说过:“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意”可以理解为会运用临床思维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可以理解为善于用心,用真诚对待患者、用严谨对待工作。医学是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医者与患者的交流是心灵温暖心灵的过程;医与患之间深深的一个鞠躬,是性命相托的信任和勇于承担责任、不辜负重任的担当。

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仿似珍珠般串起行医的生涯,也像灯塔般指引着医者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们不断地前进,再前进。

(作者为北京同仁医院鼻科主任医师)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二〇二三,健康融入生活每一天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