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

全面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 推动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4-11 15:41:07   

思政教育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

 

 

强化引领示范,扎实擦亮思政教育底色

长安区委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时刻关心学生健康成长,2023年1月18日,区委书记李强到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让青春在新征程上书写光荣与梦想”为题,为师生代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李强勉励广大青年要坚持把“有理想”作为立身之本,坚持把“敢担当”作为进步之基,坚持把“能吃苦”作为成才之途,坚持把“肯奋斗”作为建功之志,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深化学科教研,聚焦思政“大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专题党课、党员大会、全体教师会、升旗仪式等多种活动,采用主题报告、专题谈话、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师生讲党史、析国情、强信念。

学校坚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德育、学科教学、社团实践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三五”课程体系:“一”是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建引领为中心;“三”是立足三个课堂,学校小课堂、家庭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立体教育氛围;“五”是开展五个课程,即行为规范、重要节日、志愿服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五个课程。

学校思政教研组根据思政课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加强集体研讨。全面解读思政教材,形成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共案,经过集体备课反思,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思政课课堂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实现全程育人,精上思政“大课堂”

积极打造“思政+”的“大思政”体系,构建新型“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全面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是思政+“主题活动”。利用团队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党史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庆祝二十大”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薪火”主题升旗仪式 、“传承雷锋精神,志愿者在行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清明祭英烈,传承爱国心”主题班会等活动,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与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深度融合。

二是思政+“专题讲座”。4月1日,学校邀请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协常委、河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王丽,为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党员教师及学生代表做专题讲座。王丽讲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意义、历史进程、空间布局、重大进展以及新定位新使命。认识和领悟这一战略,对于广大党员教师和青年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坚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是思政+“红色阵地”。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将“国旗下讲话”变为“思政讲堂”,由思政教师、优秀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代表通过故事分享、诗朗诵、唱国歌等形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思政大课堂”,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悟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石家庄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西柏坡纪念馆、华北烈士陵园、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等都成为二十一中学子重温革命历程、丰富爱国、爱家乡情感的重要阵地。

四是思政+“网络平台”。学校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多方位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了“党风廉政”“校园新闻”“社团活动”“德育专题”等专栏,最大限度提升育人维度。在德育教育宣传方面,周内会利用腾讯会议等召开线上家长会、德育讲座等,努力构建家校共育新平台;周末会利用网络向学生发布青年大学习、时政要闻、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等思政素材,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逐步构建了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学习大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大思政课”资源,进一步探索和提炼“大思政课”建设文化育人典型经验,打造更多“大思政课”建设经典案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优化营商“软环境” 增强发展“硬实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