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兴农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2024-12-11 10:49:04   

南阳市宛城区作为农业大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今,在宛城广袤的土地上,从智能化的种植设备到精准的农业大数据,科技助农之风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日,走进宛城区瓦店镇大山农业科技园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智能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生机勃勃。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养分等详细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控制中心,农民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实现对大棚环境的精准调控。

在宛城区高庙镇谢营村,无人机植保成为田间管理的新宠。以往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完成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工作,现在只需要操控无人机就能轻松完成,无人机按照预设的飞行航线飞行,均匀地喷洒农药和肥料,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污染。

宛城区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半公益、经营性组织协同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通过项目任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人员队伍稳定,服务能力提升。打造县域农技推广团队,对全区在编在岗基层农技员开展先进成果普及培训,培育了8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和66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推介了包含小麦、玉米、油料、甘薯杂粮、花生、水产在内的35个主导品种,定期推广先进适用主推技术,稳定建设了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针对生产中的难题形成综合技术方案,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连年来,宛城区主要作物种植成果丰富多样,科技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全区还着力培育高素质精干队伍,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业专家多次通过线上平台为农民提供远程技术指导,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开展县域农技推广服务,畜牧业科技引领发展,打造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科技兴渔等农产品质量也创了佳绩。(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 王天海 田晴宜)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街道:宪法学习进行时 志愿服务添光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