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地球三极冰盖冰川物质过去20年损失量超7.68万亿吨

孙自法    2024-01-08 10:44:39    中国新闻网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1月5日在北京发布,其“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专题报告显示,南北极冰盖与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呈现损失状态,2001-2020年,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北极)和青藏高原冰川物质损失量分别为26390亿吨、47390亿吨和3060亿吨,相应的损失率分别为1320亿吨/年、2370亿吨/年和150亿吨/年。

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气候行动”,“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专题报告通过评估分析和研究探讨,形成南北极冰盖物质平衡、海冰密集度与厚度数据产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和积雪分布等产品,为开展南北极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该专题报告还显示,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各流域的冰川物质损失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三者均与全球变暖有关。此外,南极冰盖物质损失与南大洋绕极深层暖流入侵有关;青藏高原冰川物质损失与季风强度减弱导致的降雨量减少和消融量增加有关。

过去20年间,南北极冰盖与青藏高原冰川物质损失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总体贡献量约21毫米,约占同期全球海平面上升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分别贡献了13.1毫米、7.3毫米,青藏高原冰川的影响微弱。

同时,南北极海冰与青藏高原积雪的整体规模出现明显萎缩。20年间,北极海冰密集度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海冰厚度亦呈下降趋势,一年冰厚度的减薄趋势快于多年冰;南极海冰密集度变化不显著,但海冰厚度总体下降;青藏高原季节性积雪面积比例总体下降,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怒江流域下降显著。

据了解,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自2012年起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2023年度报告由该中心联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共同完成,其包含3个专题报告,另两个分别为“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记者 孙自法)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恽迪:对核能的认知与思考
下一篇:开拓创新,铺设新材料的突破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