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噬藻体与蓝藻互作机制找到

2024-04-10 11:31:29    科技日报

4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周丛照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侵染模式蓝藻鱼腥藻PCC 7120的肌尾噬藻体A-1(L)尾部机器的完整三维结构,揭示了噬藻体A-1(L)与其特异性宿主蓝藻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频繁的人类活动引起水生生态系统中氮磷的输入量急剧增加,导致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噬藻体作为特异性侵染蓝藻的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可引发宿主细胞裂解或代谢重编程,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流和物质循环、蓝藻种群密度和丰度调节等。然而,噬藻体通常具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且目前对噬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噬藻体,对淡水噬藻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仍然较少,极大限制了噬藻体的工程化改造。

鱼腥藻PCC 7120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是研究蓝藻的理想模式生物。A-1(L)是一株肌尾噬藻体,能够特异性侵染鱼腥藻PCC 7120。因此,噬藻体A-1(L)与鱼腥藻PCC 7120可作为研究噬藻体和蓝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解析噬藻体A-1(L)三组分尾部机器的结构,包括颈部、尾部和附着的纤维。通过结构分析结合生化实验,研究进一步鉴定了基板中心蛋白的双重水解活性和两种尾纤的受体结合活性。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噬藻体与宿主蓝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将来开发环境友好型底盘噬藻体奠定理论基础。(记者吴长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科技之“智” 筑安全之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